陈新宇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习的提升,生活的改善,有助于以后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一年级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抓好习惯养成教育不仅对孩子会产生长远的有利影响,同时也因为他们极强的可塑性,往往能使养成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好习惯;引领;言传身教;家校合作
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如何立足学校立德树人大环境,将5+X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领域,如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活动,使一年级的孩子形成一套适应小学生活,利于终身成长的行为习惯体系,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工作重点。
一、从“小“抓起,落实5+X好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学校以“28天美丽习养”作为养成教育的主要抓手,构建了“会整理、懂礼貌、讲诚信、守规则、知感恩、爱学习“六个方面,即“5+1”好习惯养成体系,作为班主任,立足学校立德树人的大环境,将好习惯的具体要求真正铭刻在学生心上,内化为每个学生自我的言行,就必须在日常教育中从“小”抓起。
1.细化规范,好习惯记心中
一年级新生报名的那天,每个孩子都会发到一张《低年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朗朗上口的新编“三字经”形式,将5+X各个层面的好习惯行为规范细化要求,清晰传达。如上课时,勤思考。要发言,先举手。见老师,先问好。放学归,说再见。借东西,及时还。吃午饭,要排队。言有格,行有度。知进退,讲诚信。守规矩,成方圆……开学的第一个月里,每节课的课前两分钟孩子们都会分段诵读,直到将它烂熟于心。
2.细化行为,好习惯做起来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老师用一天的时间带着一年级的孩子演练上课、排队、就餐、放学各项流程。教会孩子把桌椅排放整齐,并给每组桌子排放位置贴好记号,以便日后桌子歪斜后孩子们能及时调整。桌肚左边摆放文具用品,右边摆放当天需要用的教科书。打饭时排好队,后门出,前门进,不冲撞。放学时仔细整理书包,不遗落物品,路队整齐、匀速,不推不挤。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能够一一做好的孩子,也就慢慢地会形成认真、严谨的行事作风,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健康心态。有了第一天的具体示范,之后的每一天班主任老师就要和任教班级的每一位老师一起合作,统一要求,关注学生细微的行为习惯,对能够遵守课堂、课间行为规范的行为加以表扬,对违反规范的行为加以提醒和制止,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弱化坏的行为习惯,真正做一个言行有格的小学生。
二、活动引领,体验5+X好习惯养成乐趣
小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
1.糖果争章行动,习惯促养成
学校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发,立足“会整理、懂礼貌、讲诚信、守规则、知感恩、会学习”这“5+1”个好习惯板块,设计了一本活泼有趣,可操作性强的“28天美丽习养——糖果争章本”。
这本小小的好习惯记录本每月聚焦一个好习惯养成目标,既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当天完成目标的给一颗小糖果涂色),也有老师的评价(月末老师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写上鼓励的话语,盖上一定数量糖果章)。每月的第一个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学校的小太阳广播、班、晨会、班会对学生进行当月“糖果争章行动”内容的培训,每周五的晨会总结一周里孩子们的目标达成情况,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每月底,通过学生自荐、互荐 ,家长分享孩子在家的好习惯养成照片,任课老师推荐等多种方式,在班级中公开评选出若干名当月的好习惯之星,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进行表彰。
2.童美课程,习惯促巩固
养成教育从建立体系到实践落地,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5+X好习惯养成与小糖果·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将班级里的卫生打扫,牛奶、点心分发,照顾绿植,整理图书角,课前领读等各项管理工作交给每位学生;小糖果·仪式课程——“播下一颗种子给未来”开学典礼上,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宣誓:我会整理,我懂礼貌,我讲诚信,我守规则,我知感恩,我爱学习,“糖果”争章在行动,争做美丽“小糖果”。而小糖果·节日教育,结合国庆节、中秋、元旦、新年等传统文化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对幸福生活的感恩之情。在一次次的主题式课程实践中,好习惯也得到了不断的巩固。
三、言传身教,示范5+X好习惯做法
“身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孕育着教育。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班主任老师要关心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比如,不少一年级学生卫生习惯差,用过的口罩、纸巾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的孩子严重挑食,自己喜欢的菜吃完了还要添,不喜欢的一口不吃就倒掉了,不管是通过晨会展开教育,还是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在家是被家长们捧在手心里长大的,生活上的一切都会被料理得妥妥贴贴,不用他们费一点点劲,因此,他们思想意识上一时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在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早上我一走进教室,就先把讲台擦干净,把门卫送到教室门口的牛奶整齐地码放好,一发现地面有垃圾就随手把它捡起来,分类扔到垃圾桶里,吃饭时把饭盒里的饭菜都吃光,及时整理好饭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感染,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教育,常常发生在无声处。
四、家校合作,建立5+X好习惯培养共同体
家庭是抚育孩子的摇篮,既是孩子的第一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作为小学一年级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尤为突出。要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向学生的过渡,要与孩子共同度过多个重要的转折点与学习的关键期,就要充分开展家校合作,建立起5+X好习惯养成教育共同体。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班级群,告家长书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点滴入微的过程,立足5+X习惯养成教育体系,在日常教育中全面实施、不断强化,从学生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当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微笑地和迎面走过的老师、同学打招呼;离开教室时总不忘随手把桌面整理干净,桌椅摆放整齐;中午休闲时间,主动完成课堂作业;外出参加活动,路队整齐,言行有格……相信这些从小培养的好习惯必然会对孩子们今后的人生大有助益,会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胡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董永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11,(28):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