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骨折多层螺旋CT扫描后行后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4期   作者:刘毅 王瑜 刘明周
[导读] 观察分析颌面部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后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的临床价值,希望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刘毅 王瑜 刘明周
新津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颌面部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后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的临床价值,希望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本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10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在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分析图像重建后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效果。结果: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骨折显示率达到了99.00%,较常规轴位CT更高(p<0.05)。结论:颌面部骨折行多层螺旋CT技术后应用容积重建技术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可显著提高骨折检出率,避免漏、误诊,临床诊断价值大。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
   颌面部骨折大部分是因车祸、高处坠落等外伤所致,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急诊疾病,因此处解剖结构复杂,骨折位置通常隐匿,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无形中增大了临床治疗难度,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明确颌面骨骨折类型、位置、有无移位以及并发症情况,对于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措施具有重大意义[1]。既往临床常用普通X线实施诊断,对骨折实际情况不能清晰、准确的反映,因而误诊、漏诊的风险极大。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及其后重建技术的日益完善,重建技术呈现的图像逼真、立体、直观,因此越发受到临床青睐,逐步成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首选。本研究着重观察10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后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10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均于2019年3月-2020年2月纳入,包括73例男性和27例女性,年龄20-71岁,均龄(52.3±12.3)岁;23例颧骨骨折,15例眼眶骨折,2例蝶骨骨折,18例鼻骨骨折,2例颞颌关节脱位,15例下颌骨骨折,25例上颌骨骨折。均为外伤所致,37例坠伤,40例车伤,14例击伤,9例其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面部畸形肿胀、疼痛、咬合错乱。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所有观察对象均在知晓研究目的意义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应用GE 64层螺旋CT诊断仪器。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从眼眶开始一直观察到下颌骨,参数设定如下:电流调整为220mA,电压设定为120kV,层间距、层厚调整为0.5mm,结束扫码之后重建数据,矩阵设为512*512、层间距0.3mm、层厚设为0.5mm,然后传送重建数据至工作站,再进行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2]。
   1.3数据统计处理
   将本课题研究获得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导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并进行数据检验处理,用卡方检验百分比或构成比表示的[n(%)]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检验水准α设置为0.05,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以(P<0.05)为主。
2.结果
   比较轴位CT、容积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骨折显示率,结果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骨折显示率更高,与轴位CT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颌面部外伤多为突发事故所致,颌面部骨折位置比较特殊,由于颌面部血运丰富,伤后出血多,软组织损伤严重,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引起多器官、组织损伤。额面部由于错综复杂的解剖结构以及不规则的形态,极易在外部创伤作用下发生骨折,且骨折常隐匿,易漏诊。常规X线片分辨率低,难以清晰显示骨折部位而使其临床应用受限。常规轴位CT对于骨折显示具有局限性,图像重建技术的出现为临床医师准确、清晰观察颌面部骨折情况提供了新手段。可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明确患者颌面部骨折关系,还可以清晰显示出较深的骨折线,但是难以直观显示骨折空间移位情况[3]。容积重建技术获得的图像比较逼真、立体、直观,能够多方位显示出颌面部骨折实际情况,比如下颌骨内面、髁状突骨折,会因枕骨、颈椎、乳突的掩盖,难以发现骨折空间移位情况[4]。容积重建与多平面重建技术的结合,为临床医师明确手术入路途径提供了参考信息,同时弥补了轴位CT图像显示不足,使二维图像转换为三维图像,能够更加直观[5]。本研究通过观察,结果发现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骨折显示率达到了99.00%,而常规轴位CT对骨折显示率只有79.00%,二者差异显著(p<0.05)。由此证实了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的参考意见。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后容积重建技术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具有很高的检出率,可作为颌面部外伤的首选辅助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世光, 于晓艳, 张晓红,等. 口腔颌面部外伤5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007(013):71.
[2] 赵叶君, 陈悦熙. 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 000(001):60-62.
[3] 吴若岱, 杜龙庭, 方伟,等. 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修复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 000(012):1412-1413.
[4] 王晖.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颌面部骨折外伤的显像效果[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29(19):83-84.
[5] 费新华, 周峰. 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027(002):353-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