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韬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对比放射化学同步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12月共7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放射化学同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化学同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放射化学同步治疗;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治疗效果
宫颈癌是妇科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均次于乳腺癌,对女性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治疗宫颈癌的方法较多,例如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手术治疗可用于早期病变患者,但由于彻底清除病灶的难度较高,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无明显效果;放疗虽然近期疗效明显,但5年生存率较低,约为40%-50%,且可能发生病灶复发、远处转移等情况,预后较差[1,2]。本次研究通过放射化学同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对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7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3.58±8.34)岁;对照组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2.84±7.91)岁。所有患者均经宫颈活检确诊,且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疾病、认知障碍、不同意参与研究等患者。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采用调强放疗,用立体定位框架确定体表标记,给予腹盆腔增强CT扫描,将放射治疗计划及CT图像录入系统中,根据CT图像划定靶区,明确肿瘤剂量。采用10MV X线照射,处方剂量为95%PTV 46-50Gy/23-25次,1.8-2.0Gy/次,阳性淋巴结60-64Gy。对患者重要的器官进行限制剂量,膀胱V50Gy<30%,直肠V50 Gy<30%,股骨头V50 Gy<5%,小肠35Gy<40%,结肠<50Gy。腔内近距离照射放射源均设置为192Ir,1次/周,A点600cGy/次,5-6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同步化疗治疗,采用顺铂+紫杉醇方案,治疗第1d给予紫杉醇110mg/m2静脉注射;第2d给予顺铂30mg/m2静脉滴注,1次/d,共持续5d。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治疗后1年、3年以及5年生存率。②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存率对比
观察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png)
3.讨论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发病因素较多,例如真菌或病毒感染、性生活不洁、宫颈糜烂等。早期宫颈癌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由于早期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诊断难度较大,多数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此时手术治疗已不是最佳选择,因为此时可能已经出现病灶复发、远处转移等情况。
本次研究通过放射化学同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结果显示,观察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是中晚期宫颈癌的常规治疗措施,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由于肿瘤局部难以有效控制,极易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患者远期生存率较低。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同周期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均有所不同,而化疗药物能够使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同步,联合放射治疗能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激活巨细胞的免疫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3]。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疾病发展,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但同时,化疗药物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毒副反应,例如骨髓移植、恶心呕吐、免疫功能确实、脱发等,不仅影响化疗效果,也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4]。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骨髓移植、脱发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证明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的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放射化学同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静, 许可葵, 史百高,等. 4374例宫颈癌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肿瘤, 2014, 023(004):281-288.
[2] 龙行涛, 郭明芳, 周琦. 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8, 034(011):1193-1199.
[3] 黄曼妮, 安菊生, 杜霄勐. 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 v.12(01):7-15.
[4] 姜艳芳, 李宁.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意义[J]. 医学综述, 2018, v.24(10):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