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饮食误区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4期   作者:昝炜
[导读] 糖尿病的饮食误区有哪些


昝炜
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 628000 (四川广元)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不错,我们要想健康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需要吃饭,而且要吃“好饭”。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物的搭配和好坏更为重要,饮食的好坏可以对病情发展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现在仍有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安排自己的饮食时容易走进误区,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糖尿病的饮食误区究竟有哪些。
  因为饮食与糖尿病的病情直接相关,所以糖尿病人的饮食搭配又被称为医学营养治疗,这种治疗方式贯彻糖尿病人治疗的全过程,是治疗糖尿病所需的一项基本措施,无论病情轻还是重,无论患者在使用哪种药物进行治疗,都需要长期坚持控制饮食,但是,在安排糖尿病人的饮食时,难免会存在一些误区,接下来笔者为大家讲解的就是常见的十大糖尿病饮食误区。
   误区一、把饮食治疗错认为饥饿治疗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保证一个科学的饮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饮食要求保持膳食的平衡。所以,糖尿病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年龄、体重、劳动程度和疾病状况,遵医嘱控制饮食和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在不影响疾病和正常工作、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地对饮食进行控制,并要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要知道,饮食治疗并不等于饥饿治疗,所以一味地不吃、挨饿是万万不可取的。
   误区二、少吃主食,也要限制辅食的摄入
  要想很好地控制糖尿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摄入的总热量进行控制,所以很多患者就认为:少吃主食就好了,辅食可以多吃一些。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糖尿病人不仅要控制自己的主食摄入量,还要控制辅食的摄入量,不能因为平时吃的辅食含糖量少,就放开了吃,这样的“放纵”很有可能会导致血糖飙升,加重病情。
   误区三、一味地追求限食,所以不吃早饭
  患者都会对疾病的康复有所追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某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一味地追求限食,甚至放弃了吃早饭,认为如此就可以将血糖水平控制得很好,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是糖尿病人经常走入的误区。因为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之一,即“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不吃早饭不仅会导致餐次的减少,还会使患者出现饥饱不均的感觉,长期如此就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更多的并发症,所以千万不要为了限食而放弃吃早饭。



   误区四、觉得干饭和稀饭吃下去没有什么差别
  很多患者都觉得,食用等量的大米煮成的干饭或是稀饭,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食用等量的两种食物后,餐后血糖变化也不会有太大差异,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临床研究表明,吃稀饭的患者的饭后血糖水平明显要比吃干饭的患者高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稀饭在熬煮的过程中,被煮得更烂,所以在吃到肚子里后,更容易被人消化和吸收,吃稀饭的胃排空时间明显要比吃干饭的胃排空时间更短,所以,吃稀饭的患者的饭后血糖水平会上升得更快且更高。
   误区五、可以偶尔放纵,多吃一些,饭后加大药量就好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控制饮食是非常重要的,是要贯穿治疗全过程的,所以,患者的每一餐都需要控制好自己的食量,严格控制自己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因为,饮食治疗时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只有在控制好饮食、控制好热量摄入的情况下,再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才能看到很好的治疗哦效果,否则,就算将药量加大,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事倍功半。
   误区六、水果含糖非常多,所以绝对不可以吃水果
  “绝对不可以吃水果”也是很多糖尿病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走进的误区,因为他们觉得水果中含有非常多的糖,吃水果不利于控制病情。其实,糖尿病病人也可以适当吃一些水果,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矿物质,对糖尿病人来说有非常多的好处,如果糖尿病人能够做好自己的饮食控制,不妨在日常饮食中添加一定量的水果。
   误区七、可以多吃一些“无糖”食品
  有些患者认为,市面上销售的那些标有“无糖”字样的食物,其中就真没有含糖,所以可以多吃一些,对病情没有坏处,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就算那些“无糖食物”真的没有添加蔗糖,但是大部分这种食物都是由淀粉制成,本质上等同于馒头和米饭,吃完了仍然会影响血糖水平。
   误区八、粗粮比细粮好,所以只吃粗粮
  多吃粗粮的确会对糖尿病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只吃粗粮、不吃细粮也是不正确的,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矫枉过正,粗细搭配是比较好的饮食方式。
   误区九、过度限水
  因为大量的葡萄糖随着尿排出时,导致了渗透性利尿的发生,所以很多糖尿病病人都有多尿的症状,而想多喝点水、口渴则是糖尿病人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是体内缺水时出现的一种保护性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并发肾脏疾病或心脏疾病,大可不必过于限制水的摄入,该喝水的时候就喝水。
  上文中,笔者已经对糖尿病人在安排饮食时容易走进的误区做出了解释和分析,相信大家在阅读完上文之后,已经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