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气泡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钟希冰
[导读] 摘要:本文以微纳米气泡技术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环保领域中的积极作用,分别从污水治理、水土保持、废水净化等方面,逐一阐述微纳米气泡技术的应用优势。
        深水海纳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18052
        摘要:本文以微纳米气泡技术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环保领域中的积极作用,分别从污水治理、水土保持、废水净化等方面,逐一阐述微纳米气泡技术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污水治理;水土保持;废水净化
        引言:19世纪初期设定了微纳米气泡的研究课题,于上世纪90年代此技术获得应用。在日本,首次完成微纳米气泡技术运行条件的研究,在水产养殖领域予以应用。在研究课题的深入发展进程中,逐渐发现其具有多重应用潜质,表现在其具有的流体动力学、生物性能等方面。
        1在污水治理领域中使用微纳米气泡技术的具体表现
        1.1微纳米气泡融合在曝气程序中
        曝气在污水处理工艺作为较为基础的程序,能够在污染物生物降解程序中完成溶解氧的输送。在曝气单元内部,其实际完成输送的溶解氧浓度,将会直接影响着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微纳米气泡技术融合在曝气程序中,作为新型节能技术,具有高效运行能力,环保性极佳,有助于改善水质。其功能具体表现为:
        (1)减少有机污染物中的特殊成分,比如黑臭。
        (2)减少水资源中营养盐占比。
        (3)有效去除藻类水华,降低水污染暴发次数。
        (4)增强水体透明性,提升水质。
        (5)处理水体内源污染。
        (6)加强底泥污染元素的氧化效果,优化水体厌氧环境,增强水体生活力。
        1.2应用表现
        部分学者完成了微纳米气泡应用在污水处理的效果。比如在等同条件的溶解氧条件时,微纳米气泡能够有效抑制90%以上的厌氧菌生长,相比一般曝气抑制效果,微纳米气泡融合在曝气程序中,形成了较高的好氧菌生命活性,改善了好氧菌的生存能力,提升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1]。
        某工业大学联合环境工程院,共同开展了微纳米气泡在曝气程序应用效果的研究。研究发现:微纳米气泡应用曝气程序中,有效完成多种污染物的去除,相比鼓风曝气去除率至少提升了10%。去除的污染物有COD、氨氮等。在去除污染物的过程中,相比鼓风曝气节省至少15%的电能消耗。其他学者针对微米气泡完成尼龙膜污染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微米气泡能够高效完成大多数杂质的去除,杂质包括固化微生物、蛋白质等,提升了对膜清洗效果,科学规避了二次污染问题。
        此外,微纳米气泡在灭菌方面应用效果尚不显著,微纳米气泡自身不携带灭杀细菌的功能。然而,在气泡发生破裂时,将会产生羟基自由基,能够完成细菌灭杀程序。此种判断的依据为:在微纳米气泡曝气完成时,水中菌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表现在菌落数量减少、好氧物质占比降低。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微纳米气泡尚未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杀菌能力。由此发现:微纳米气泡应用集中在除菌,并非在于杀菌,微纳米气泡液体在吸附作用下,能够完成更多细菌的吸附,如若将其用于物质清洗,将会获取优异的除菌效果,清洗作用优于一般自来水。
        张奎兴等人将研究对象设定为珠江水系工程,探索微米气泡在水处理程序中污水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微纳米曝气程序在运行期间,有效提升了水体中溶解氧的效率,切实改善水质,COD、BOD5两类污染物的去除率高达70%,氨氮、总磷相应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去除,且具有优异的去除色度。
        2011年各环境工程学院,针对微米气泡曝气技术的应用,探索了黑臭河水治理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微米气泡曝气的运行程序,具有优异的黑臭水体治理效果,黑臭污水处理效率的优先级为:微米气泡、普通曝气、无曝气。张天柱借助微纳米好氧曝气产生的积极作用,加强了生物净化污水系统的研究,在其研究中发现:微纳米气泡完成的溶解氧,相比普通曝气高出2mg/L,水质透明度至少提高30厘米,COD、SS等污染物去除效率,最低为25%。
        由此发现:在污水处理程序中,微纳米气泡能够协同联合于生物净化工程;借助微纳米气泡工艺改善了河道中溶解氧效果,增强其内在的生活活性,有效去除河道中的污染物,提升水质透明度。
        2在水土保持领域中使用微纳米气泡技术的具体表现
        2.1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水土修复工程的应用
        微纳米气泡在水土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具体表现为:
        (1)联合使用抽出处理工艺,借助注水与抽水两个井系统,完成人工水流场的建设。
        (2)借助微纳米泡具有较长周期、影响面积较大、传质能力优异等性能,在各类气体中完成污染物去除机制。
        (3)在抽水与注水两个程序中,地下水能够完成土颗粒污染物的净化与去除。
        如表1所示是微纳米气泡应用与一般曝气法的指标对比。
        表 1 微纳米气泡应用与一般曝气法的指标对比
        如表1对比情况可知:微纳米气包修复工程,相比一般曝气法,能够完成多种气体净化、各类有机物去除,具有较长的气泡应用周期,较为优异的传质能力,在处理完成时,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积极影响[2]。
        2.2应用案例分析
        以Choi为代表的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浓度为15%的过氧化氢,用于处理遭受石油污染的表层土壤,处理时长为2小时,石油去除均值为25.9%。以Li为代表的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微纳米气泡在完成水土修复工程时,能够有效增强生物修复效果。相关研究中发现:纳米气泡结合于臭氧氧化技术中,获得的复合型技术,能够有效完成地下水修复工程,尤其在有机污染物较为严重的水资源中,具有较为优异的修复能力。现阶段,微纳米气泡修复工程处于发展时期,各研究项目发现:地下水原位修复工程结合于微纳米气泡时,能够完成土壤的有效修复,实现了石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的处理。
        3在气浮领域中使用微纳米气泡技术的具体表现
        3.1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气浮领域中的应用表现
        微纳米气泡中含有一定量的负电荷,使其在水体中能够获得较高密度的气泡,且气泡质量均匀无破裂可能性。负电荷能够有效吸附水体微粒,有效固定与分离水体中的悬浮物质,乳液在改变形态时粉体堆积密度不大于水,将会漂浮于水面。微纳颗粒具有较大比重,将会产生沉底现象,微纳颗粒与微气泡相结合形成的粉体,将会高效浮在水面。为此,微纳米气泡拥有较为优异的气浮能力,借助微纳米气泡此种优势,将其放置在废水中,同时在废水中添加絮凝剂,使其借助自身表面张力,有效吸附废水液体含有的颗粒物,获得的絮凝体密度不大于1,能够漂浮在水面。在有效收集水面污染过程中,完成固液分离程序,有效改善废水水质。
        3.2应用分析
        有学者针对微米气泡气浮领域应用,开展了应用性能分析,将其与传统气泡气浮工艺相对比。其他学者完成了微纳米气泡气浮处理污水中藻类物质,达成了蓝藻与水有效分离的实验结果。此外,微纳米气浮结合于臭氧时,借助气浮功能,结合臭氧具有的较强氧化能力,科学分离氧化有机物,提升了有机物的降解效果[3]。现阶段,环保领域中已然开展运行微纳米气泡气浮设备,比如遥控气浮船,借助微纳米气浮理论,加强对多种污染物气浮处理,达成水体杂物的去除目标,良好完成固液分离操作,结合相关处理工艺,完成水质净化。
        4在废水净化领域中使用微纳米气泡技术的具体表现
        微纳米气泡应用在废水净化相关工程时,具有优异的应用效果。例如,城市环境中,开展汽车表面喷漆时,将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对周边区域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污染,应加强喷漆废气浓度的控制,减少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喷漆废气排放机制中予以添加微纳米气泡技术,以此有效降低废气浓度,达成环境保护的目标。相关科研单位以微纳米气泡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喷涂废气处理项目开展了试验,试验项目包括:漆雾捕捉、废气净化两个程序。试验发现:废气去除效果不大于60%。
        为此,在后续微纳米气泡相关研究中,应加强废气治理的相关研究,采取与其他工艺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废气净化效果,发挥微纳米气泡应用效果,保障废气处理效果,维护人们生活环境的健康性。比如,将微纳米气泡结合于其他废气处理工艺,采取对比试验、工艺优化等措施,获取废气处理效果优异的工序,尝试全面改善微纳米气泡处理废气的效果,从工艺组成、处理效果等方面逐一落实。
        结论:综上所述,在诸多环保项目中应用了微纳米气泡,污水处理应用较为集中,在其他领域中尚未有效应用与发展。因此,在后续微纳米气泡工程研究中,应加强废水净化、水土保持等项目的研究,以此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生态环境保护所需成本,加强微纳米气泡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借助生物特性、流动力学等优势,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娜,薛晓莉,张志立.微纳米气泡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20(17):154-155+160.
        [2]廖正浩,李攀.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清洗领域的研究进展[J].化工管理,2020(17):98-100.
        [3]苏立峰.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景观水处理中的应用初探[J].城乡建设,2020(11):7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