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西南公司 成都 610041
摘要: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沥青上面层越来越多选择SBS改性沥青SMA-13。本文结合项目施工概况,从混合料的拌制、运输、摊铺、碾压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施工工艺,总结概括了SBS改性沥青SMA-13上面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实现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沥青砼路面;SBS改性沥青SMA-13;上面层;质量控制
1项目及SMA-13上面层概述
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沥青面层具有抗滑耐磨、抗车辙、抗疲劳、密室耐久、减少低温开裂的优点。本项目为城市主干路,交通等级为重载交通,沥青面层结构形式为:4cm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8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
2原材料质量控制
SMA-13属于间断级配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原材料质量,对于检验不合格材料应严禁用于现场施工。现场材料堆放场地应硬化处理,场地内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同时为避免材料“穿仓”,料仓内必须使用隔离墙将各类材料分隔开来。
(1)沥青
SMA-13混合料采用SBS改性沥青(改性剂SBS的参入量为沥青重量的5%);并参入质量较好的木质素纤维(参入量为沥青重量的0.3%)和玄武岩纤维稳定剂(参入量为沥青重量的0.4%),以提高低温变形性能及与矿料的粘接力。
(2)粗集料
对于SMA-13混合料集料之间的嵌挤是路面结构稳定的关键;粗集料可采用碎石或破碎砾石。石质应坚硬、耐磨、洁净,形状接近立方体。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8%;吸水率,不大于3.0%。
(3)细集料
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以及加工砂砾时产生的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
(4)填料
填料使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
3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洒布粘层油。摊铺前在干燥、洁净的下面层表面用沥青洒布车洒布SBS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喷洒量为0.5~0.6kg/m²。
3.2混合料拌制
施工现场正式摊铺前首先进行试拌,经试验确定沥青拌合设备性能稳定,沥青混合料拌合均匀,集料被沥青全部包裹,并明确集料拌合量及拌合时间。拌和后的混合料必须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离析和结团现象。
3.3混合料运输
(1)沥青混合料采用有金属底板的自卸槽斗车辆运送,车槽内在未装料前保持洁净,装料时车辆应前后移动,按“前、后、中”的顺序分3次装料。运输时表面覆盖棉帆布棚布,车槽四角密封坚固,以防雨、防污染、保温。
(2)运料车不得超载运输,运输过程慢速行驶,不得或急刹车、急弯掉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运料车的运输能力应稍有富余,运料车多于5辆后开始摊铺。
3.3混合料摊铺
(1)摊铺的方式: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自动找平摊铺方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摊铺机摊铺速度应控制在1~3m/min之内。
(2)开始摊铺前提前0.5~1h预热摊铺机熨平板,使温度不低于110℃,待满足要求后,向摊铺机料槽内布料,用热料将接头预热2~3min后再起步摊铺,避免拉毛施工面。
(3)现场摊铺等候的运料车多于5辆后方可开始摊铺;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停在摊辅机前l0~30cm处,挂空挡等候,由摊辅机推动前进并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辅机;
(4)现场施工人员及试验人员要经常检查松铺厚度,每10~20m查一断面,每断面不少于3点,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信息给操作手,每30~50m检查横坡度一次,经常检查平整度及摊铺温度并做好记录。
表3.3-1沥青混合料加热及运输温度要求
3.3混合料碾压
SMA混合料禁止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将沥青结合料搓揉挤压上浮,造成构造深度降低,甚至表面泛油。
表3.3-2压路机的碾压速度控制表
(1)碾压要严格遵守“紧跟、慢压、高频、低振”的原则,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采取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
(2)压路机碾压时相邻碾压轮迹重合为20cm左右;每次碾压作业段的总长度尽量缩短,控制在60m左右。
(3)压路机不得在新铺路面上突然加速、掉头转向、左右摆动或紧急制动,倒车回程时慢停、慢起步,改变碾压道时,应在已完成碾压的段落范围内调整,须横向偏转时,拐角要小于10度。
(4)严禁压路机过度碾压现象发生,以防沥青路面弹簧现象的发生,防止集料被压碎出现花白现象,在SMA-13沥青玛蹄脂混合料出现上浮现象时必须立马停止。
4结语
SMA-13沥青砼路面具有抗高温、低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较好,耐久性显著,与其余沥青砼路面结构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同时对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中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处治措施,并经试验段施工验证后所采取的施工工艺能够保证SMA-13沥青上面层施工质量,方可进行SMA-13沥青上面层大面积摊铺施工。总之SBS改性沥青SMA-13上面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多,影响因素复杂,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断的摸索、调整,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施工技术方案,最终得出一套切实可行,适合项目具体的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
[3]CJJ1-2008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S].
[4]赵吉元.沥青路面SMA-13上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新技术产品,2010(13):47.
[5]原海龙.上面层改性沥青SMA-13施工要点和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7(20):146-147.
作者简介
童玉刚,男,1989.8,本科,助理工程师,mailto:4194175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