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馆
摘要:文化馆是现代社会中由于广大社会群众聚集组织的活动延伸,是一个群众娱乐性的场所,文化馆在我国各区域均有分布,且伴随着时代的步伐,其在人类文明的精神水平上逐渐开始了其新的突破。而文化馆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发展前景在艺术领域中也有了更深的拓展。文化馆民族舞蹈教学是一项基础性的文化教学机构,其从发挥的职能和功能定位上均以服务公共文化为基础,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它不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并且是对民间主流文化遗产的补充和继承。
关键词:文化馆;民族舞蹈;可持续性发展;良好氛围;教学规范
民族舞蹈教学不仅是强健身体,抚平人内心的疲乏,更是对普通基层群众艺术的熏陶和艺术情趣的渲染。但当代文化馆民族舞蹈教学的开展也存在着短板和难处,如文化馆缺乏专业教师等系列问题。本文将从如何创建文化馆民族舞蹈教学良好氛围,如何加强教师民族舞蹈教学语言规范力度,如何培养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的现代化特征三大方面,来探讨文化馆民族舞蹈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创建文化馆民族舞蹈教学良好氛围
文化馆民族舞蹈在我国已经有了近几十年的历史,其从开展以来一直以积极影响力服务于基层的广大民众,且是基层文化的主流势力之一。而当今,由于高速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底层人民群众逐渐被这种信息化时代所同化,紧张的生活节奏和氛围已让文化馆民族舞蹈教学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对于民族舞蹈的教学,教师应注重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舞蹈中进行自主的摸索。学生的好奇心理促使他们会不断的进一步探究民族舞蹈的相关内容。教师们如果抓住这种心理,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氛围中去,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舞蹈欲望和舞蹈兴趣。
例如,教师在进行藏族舞蹈教学市,可以先给学员普及藏族舞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和汉族舞蹈的相同相异,让学员在独具特色的藏族舞蹈的背景了解中,自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可以使用一些藏族舞蹈的碟片和DVD,让学生先行观看和模仿典型的藏族舞蹈风格及动作,从而加强学员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和热爱,而在这节课中要以几个比较常见的藏族舞蹈弦子、锅庄来引出藏族舞蹈的特点和其所拥有的独特魅力。如学员对藏族舞中的颤、开、顺、左、绕这五大藏族舞蹈元素的把握,不仅要达到理论上的掌握,还要达到动作上的娴熟,让民族舞的美学概念更加深入。其次,教师也要在学员观察并模仿藏族舞蹈视频的动作时注重讲解舞蹈中包含的特殊手势和步伐,如藏族舞蹈中常见的一些重要手势拉、推、悠、升、扬、甩、绕,和丰富多变而又极具灵活的12步伐:扭、蹭、吸、拖、踢、踏等。
二、加强教师民族舞蹈教学语言规范力度
教师对民族舞蹈教学的专业性影响着课程质量、推动着课程进程。民族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艺术之间的交互控制。因而教师在民族舞蹈教学时,部分教师对于教学中不够专业规范的教学语言则会使舞蹈高效课堂陷入一种缓慢甚至停滞状态。因此,教师在民族舞蹈教学情景中的对于语言的规范应用,其专业性体现在如何对舞蹈教学进行合理调整。
例如,教师在进行讲解蒙古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这类舞蹈再跳时所散发出来的气势,是柔和还是狂放。而这种气势则应从舞蹈的历史渊源说起,蒙古民间舞蹈来源于我国北方,因为当地居民常年的马被生活,使他们天性的造就大多为热情豪放,而这也是一种独特的草原文化。因此,蒙古族的民间舞蹈跳起来更显大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思路,而不要盲目施教。可以将教学分为四大环节,分别为舞蹈的体态、手型、脚位、手位和动律。而在这些教学组合中,教师可以通过蒙古舞曲《马背上的小骑手》使学员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而在舞蹈教学中的基本体态学习中,应重点要求学生颈部的后靠力度和下额在适当舞点时所应展现出来的微抬角度。在体态学习中,一系列规范的动作主要在于学生的重心把握,要让重心向后仰,体现蒙古屋的狂放之态。在基本手势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的自然平伸手指,手部动作不应过于拘束。
三、培养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现代化特征,提高学生专注度
学生有了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专注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就是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对于民族舞蹈学习的态度,因为不良的学习心态会使学生丧失对其的兴趣,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在学习中无所事事,往往不知道民族舞蹈的学习应该从哪里开始。所以学生的专注力往往决定着兴趣和氛围。但学生的专注力是可控的,所以,教师在民族舞的教学中,应该注意酝酿积累积极的舞蹈学习心态。
例如,在民族舞支孔雀舞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在提高学生专注力的前提下,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民族舞学习以提高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兴趣为动力,以调节身心为主要目标,孔雀舞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在舞蹈过程中能很好的被浓郁的傣族文化风俗带入,所以教师应致力于合理启发学生利用身体动作和曲目的配合,感受孔雀舞蹈的风格。而在初次教学,中国傣族民族舞蹈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败落感。因此,应以孔雀舞最简单的手势和踮脚开展元素搭配性教学,以更好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训练时身体的协调性,教师可以让学员准备彩色的布条,这会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感召力,同时抓住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对话,然后引导学员自主进行一些生动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员主动的集中注意力进入孔雀舞的学习。
四、结束语
保证文化馆民族舞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是一项公共性文化事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能力和文化需求倾向因材施教。让文化馆民族舞蹈教学接受科学合理的指导,使这项群众性文化指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教学过程的整体思路也因和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多种娱乐性文化相交相体,相辅相成。利用社会中各种民间艺术文化体系,对文化馆民族舞蹈教学的建设更加主体化,多元化,而教师也因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教学修养,全方面多层次了解民族舞蹈过去的发展,并积极探索七未来的延伸,让群众在继承我国文化时,看到文化馆民族舞蹈的发展潜力,刺激其物质文化需求,让其更好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达到文化馆民族舞蹈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跃.文化馆的民族舞蹈教学方式分析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7(10):22.
[2]肖瑞泽.浅论文化馆的民族舞蹈教学[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0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