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青海银行 青海省 西宁市810000;②指导老师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也在快速改革当中,相关金融体系得到了有效完善。相关部门对企业的具体调控由直接逐渐转向间接,而金融体制改革对企业自身的投融资行为也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新金融体制背景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投融资方案,有效加强资金管理工作,使企业自身的运营风险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企业;投融资行为;影响
金融体制改革对于企业投融资行为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现阶段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做出了相应调整,相关企业也在不断改革当中,但金融体制改革对企业所产生的束缚力仍然存在,而针对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相关企业和银行对自身利益十分看重,但其缺乏从长远角度出发对未来进行合理规划的意识。对此,为了使企业和银行之间能够保持最大利益关系,需要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当中,树立起长远目标和远大格局,并要通过采取有效对策共同促进二者的发展,从而有效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
一、金融体制改革分析
1.金融机构的体系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相关金融机构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其业务范围得到了有效扩展。而我国金融机构具体包括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和财务公司等。虽然金融机构数量增加,使其融资途径有所拓宽,但也增大了企业的依赖性,部分企业开始纷纷向相关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而且金额相对较大,相关贷款的周期也较长,更有一些企业其选择的融资对象为国有银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银行进一步加大了风险管控,并进行了商业改造,这也增加了企业的贷款难度相关的还贷条件有了明显增多[1]。
2.对于金融体制改革而言,金融市场的体系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当中,其体系也在进一步完善,这极大的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最初我国在1990年于深圳建立了相关证券交易所,这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着标志性作用。后到了2000年,多数企业开始采取证券的方式对资金进行筹集,其金额较大,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融资方式。其中国有银行采取的方式为直接融资,而直接融资则属于间接融资的形式,而且额度相对较小。因此国有银行对于企业融资工作的开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针对西方一些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进行分析,相关企业在对资金进行筹集时,主要采用直接融资的方式。金融体系的调整使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有所拓宽,但对比西方国家,我国的证券行业在具体运行过程当中所采用的方式为非市场化,由于政府的干预也使证券市场问题不断出现。而政府干预的主要目的具体包括为国企筹集资金、加强企业监督以及稳定股票市场。当企业的筹资金额加大后,其收益率却有所降低,甚至很多企业出现了亏损状态。从这里也能够看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制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此,相关负责人逐渐认识到宏观调控体系改革对金融体制改革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在1984年成立了中央银行,而对银行的调控也有直接改为间接方式。
4.在对国家调控方式进行调整后,极大的影响了企业投融资行为。在1998年,中央银行的贷款限额被取消,这增大了中央银行的自主权,其可以根据国内经济市场来对贷款制度进行合理调整。在这之后,中央银行根据国际标准有效实施了相关资金制度,这使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得到了有效缩短,也使银行的行为得到了规范,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在此背景下,企业也需要能够高效运作,并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从而使资金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使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2]。
二、金融体制改革对于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分析
1.随着我国进入全新时代,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而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往往需要相应的资金助力,尤其对于即将上市的企业更需要资金进行启动,而此时其资金的主要来源往往为各个银行,这使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了相应的博弈关系。而金融体制的改革也使金融市场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对银行业务进行了有效调整和规划,希望能够满足企业的相关贷款业务[3]。
2.针对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包括金融制度不够健全、相关体系不够完善,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也与我国相关部门的预期有所不符。企业在具体投融资过程当中,会按照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对政策进行调整,以此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金融体制改革之间没有保持一致,进而出现了许多问题,最终造成了社会成本的增大。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其目光不够长远,对近期成效过于关注,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因此导致企业的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弱。而想要使金融体制改革成本有所降低,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
3.金融体制改革过程需要企业能够保持一致,从而更好的体现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相关部门需要使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得到规范和丰富,并制定出完善的金融体制改革方案,对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使金融体系得到完善。利率市场化现如今已经成为了金融体制改革过程当中的一项关键手段,而利率从根本上来说是指资金的价格。而目前资金价格还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想要实现国内金融体制改革,需要从利率市场进行入手,从而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拓展企业的筹资渠道,使企业能够制定出完善的投融资方案[4]。而市场利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投融资方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所以说,市场利率在企业投融资过程当中,会对其风险因素产生相应的影响,企业负责人需要对利率这一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从而使企业自身的投融资成本有效降低,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在企业投融资工作当中,需要对利率因素进行合理考虑,从而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已有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还不够完善,而从其发展现状来看,想要进一步促进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持良好的关系,需要对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重视。具体来说,需要对企业和金融体制改革之间的投融资关系进行有效调节,结合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而相关部门则应结合问题合理采取相关的整改对策,并出台具体的政策方针,从而优化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使其投融资过程变得更加规范,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韩元亮,石贝贝.金融深化、企业所有权性质与资本配置效率 ——基于沪深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0,41(2):24-36.
[2]陆岷峰,徐博欢.中国特色绿色金融制度设计与创新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20,8(4):14-23.
[3]张堃.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与制度创新策略探究[J].福建茶叶,2019,41(10):215.
[4]牛海鹏,张夏羿,张平淡.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度变迁与效果评价——以绿色信贷的实证研究为例[J].管理评论,2020,32(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