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处理好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张兴燕
[导读] 近些年以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随之发巨大变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静态地预设才能够得到动态地实施。现代的课堂教学均属于开放性的,教学也是动态生成的。当然,生成并不否认预设,反而是对预设的超越和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顺利开展。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张兴燕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孝儿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近些年以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随之发巨大变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静态地预设才能够得到动态地实施。现代的课堂教学均属于开放性的,教学也是动态生成的。当然,生成并不否认预设,反而是对预设的超越和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顺利开展。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05-01

        1.引言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并非是封闭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多向、开发且动态地交流沟通的过程。正是因为数学课程所具备的动态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课堂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所以,目前的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其最突出特点是具有“生成性”。再加上小学课堂的教学都是有一定目的性及计划性,这便意味着课堂教学也一定具有“预设性”,因而预设和生成由此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矛盾体。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关注和研究预设和生成这对矛盾,并且切实的掌握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便于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处理好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建议
        尽管我们对课堂做出了预设,但是由于教学过程是师生因素及其他因素动态地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顺利地以预设的轨道开展工作。那么,就需要转变理念意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教材进行设计,高度重视课堂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
        2.1准确的把握好数学教材
        教材是理念与学习内容的重要载体。第一,深度挖掘知识的涵义。追奔溯源,探索主要知识,全面的把握知识纵向和横向的衍生,并考虑学生可能会生成的问题是否与教材有联系,最终要预先想好联系的途径及方法。第二,对知识予以延伸。不可否认的是,教材是课程的有力资源,且教材中的举例是具备典型性的,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场景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与此同时,教材中展示的方法可能只是精且优的教学策略,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内心中可能有着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法。假如教师把知识的含义和外延的理解均视为生成的一个“最近发展区”,那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理解越深刻,预设的越充分及丰富多彩,这样就可以生成更广阔的教学发展区。



        2.2及时调整预设,留足生成空间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因而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再完美的预设也不肯预知课堂中会发生怎么的状况。在课堂上,往往因为教师没有提前将学生的个别生成预设好,但凡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而是直接给予否定,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生成体现。只有教师具备足够的意识,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好,这样即便是遇到突发问题也可以进行恰当的处理,同时创造出有利的条件,为学生留足生成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生成。
        2.3正确认识预设和生产的关系
        预设即预先设计,也就是老师提前对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的准备和精心设计;而生成即在课程过程中,学生会自然且随机的生成一些问题或者学习活动。可以看出,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而并非是对立的。预设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是教学活动的起始点,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深入的掌握小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特点,并且充分的预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生成是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便于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基于预设和生成并不矛盾,是有机统一体,预设为基础,生成则是预设的超越。因此,教师应当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确保游刃有余,才能在预设中更好的观察生成,在生产中扣住预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全面的彰显数学教学的魅力。
        2.4严格把握尺度,及时预防纠正
        让课堂上充满活力,展现动态生成固然是令人期待向往的,但是不能一味的只是为生成而生成,甚至放弃预设,那会导致课堂效果适得其反,让人觉得是矫揉造作。无论什么事情都是一定尺度的,超过这个尺度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适度的控制“随意生成”,毕竟有些生成是经不起推敲琢磨的,有时还会让人倒胃口。生成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因而教师在平时上课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同时还要时刻保持冷静,对于学生的突发问题及时作出判断和解答,严格把握好学生生成的尺度,防止生成的丢失或者生产的矫枉。虽然我们重视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是说生成是绝对自由的,当然,也禁止老师主观预设控制的强制性灌输。另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不能仅仅是为了迎合学生而失去对教学的有效控制,只有权衡好利弊,才能使生成适得其所,从而促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真实及生动。
        3.总结
        综上所述,预设与生成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辩证统一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的使课堂上有精彩的生成,那么就必须做好精心的预设,同时还应当避免预设的局限性,灵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灵通.小学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J]小学科学:教师,2012,1(4):34-35.
[2]谢长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分析[J]华章,2013,1(3):56-57.
[3]罗义.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J]读写算,2013,18(7):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