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梁冬梅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梁冬梅
[导读] 课程改革下,核心素养成为教学主要目标。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为重要内容,阅读教学需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兼顾核心素养内涵的挖掘。本文对于语文阅读中的核心素养内容简要介绍,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旨在利用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梁冬梅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葵阳镇龙口小学  广西  玉林  537811
【摘要】课程改革下,核心素养成为教学主要目标。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为重要内容,阅读教学需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兼顾核心素养内涵的挖掘。本文对于语文阅读中的核心素养内容简要介绍,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旨在利用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39-01

        引言: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内容包括语言表达、内容理解、阅读思维、文化品质、学习习惯以及审美情趣多方面内容。同时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的表现,属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相互统一的重要内涵。教师应从课堂内容出发,立足多个角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加以培养,为其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语文阅读中和核心素养内涵介绍
        简单来讲,语文阅读中的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如下四方面:第一,对于阅读的理解能力。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感知阅读内容,在此期间,调动其情感和意志多方面因素,对其文字识记和理解等能力进行培养,分析文章结构和关键词句等,进行点评和鉴赏。第二,阅读过程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口头交流形式展开情感沟通,引导学生利用语言学习经验,表达出和语境相符的内容。第三,阅读思维,通过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和表达,利用想象思维,初步感知客观事物,利用对比和概括的方法,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形成。第四,感受文化的能力,语文教材中,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相对较多,还富含德育相关的教育内容,合理利用,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其受到文化熏陶,形成审美情趣[1]。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营造情境,积累语言知识
        教材当中,课文体裁十分丰富,并且内容涉猎广,需要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从其理解能力角度出发,帮助其从阅读当中积累语言。情境教学能够创设良好学习情境,直观传达阅读中的文字信息,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动画多种方式营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发挥想象思维优势,理解阅读内容,特别是语言和文字的积累。
        比如: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时,可利用谈话方式导入,由教师介绍“小兴安岭为我国名川大山之一。”为让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环境特点有真实体会,可利用PPT,通过图片和文字等形式,将其自然风光、地理位置等详细介绍,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可先从文中的生字词入手,讲解期间,仍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字读音、写法、含义等呈现出来,还可结合情境图片,让学生展开造句练习。学生具备扎实的字词基础以后,可展开课文阅读,不但能够更好地理解小兴安岭当中不同季节的美,而且还能深刻记忆。


阅读期间,还可组织交流活动,使用PPT,呈现问题“小兴安岭各个季节有哪些景物?不同景物具备的特点是什么?”便于学生深入品读文章字词,并对阅读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其对阅读语言的积累能力。
        (二)合理设问,培养学生思维
        小学生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思维能力发展都不完善,学生思维属于核心素养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其阅读学习有效性。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以此为核心,展开课堂活动的设计,保证问题设置的合理性,能够调动学生思维,使其自主发现、提出问题。以问题引领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碰到思维,深度分析,将问题解决,实现思维发展。语文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要具备启发性,为学生提供开放学习环境,便于学生畅所欲言,为其个性化学习提供良好平台,实现核心素养目标。
        例如:讲授《我们奇妙的世界》时,为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伟大与神奇,可使用微课的形式,展示自然界的名山大川以及日出日落,学生观看期间提出问题“同学们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调动其阅读兴趣。阅读期间,使用“结对子”的方式,两人一组,相互听读课文,完成新字词的学习和巩固,之后提问“通过阅读可以发现作者眼中世界样子如何?”“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世界的奇妙?”示意班级学生共同交流。交流过程,学生发散思维,可回答出“文章从天空、大地等角度对于世界奇妙进行介绍”。此外,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还可以提出问题“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文章首尾有怎样的关联?”上述问题,能引导学生思维,交流期间对于作者深爱自然情感有深度体会。
        (三)文化渗透,提高学生品质
        文化品质也是核心素养主要内容之一,可从情感角度入手,和文化教育相互融合,利用阅读中的故事情节,实施德育教育,提高其文化品位。
        比如:《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讲解过程,可重点介绍陶罐、铁罐各自优点及不足,之后让学生自主总结文章中心思想。还可组织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选择文中角色,在表演过程,体会语言表达过程骄傲自满、没有礼貌和谦虚谨慎、礼貌待人等表差异之处,并形成尊重他人情感,正视他人长处,体会自身不足,形成良好的品质[2]。
        结束语:总之,语文阅读课堂当中,教师应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作为切入点,营造切合实际的学习情境,并根据文本,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思维,适当渗透文化内容,让学生对于阅读内容有深刻理解,不断思考,完善自身品格,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芷君. 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12)
[2]廖小蔚.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语文阅读探讨[J]. 华夏教师. 2019(25)
[3]胡梦婷.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观察. 2019(26)
[4]杨宁. 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J].西部素质教育. 20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