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导图+导学案,构建“本真”课堂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韦海成
[导读] 本文重点对基于互联网的思维导图与导学案互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该模式教学的七大实施步骤进行详细地介绍。通过深入实施互联网+“思维导图+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给课堂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飞跃。

韦海成   百色市第一小学
【摘要】本文重点对基于互联网的思维导图与导学案互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该模式教学的七大实施步骤进行详细地介绍。通过深入实施互联网+“思维导图+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给课堂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飞跃。
【关键词】思维导图;导学案;教学模式;高效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36-01

        2016年,我校在实施《互联网+本真教育的校本实践探索——以百色市第一小学为例》课题研究时提出要构建“立本、求真”的“本真”课堂教学模式,“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真”即真教、真学、真做。经过2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过程中,借助基于互联网的新东方“OKAY智慧课堂”平台,充分合理使用思维导图,通过“双导”相结合,可以构建高效的“本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减负、增效,达到“1+1+1>3”的效果。
        一、备课环节
        (一)教师首先要充分进行集体备课,细心研读教材和课程相关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知识点、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学情,充分地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一个单元设置一个大的思维导图,对每一单元和每一课时的结构、脉络、重要的知识点和训练点进行梳理。
        1.确定中心,安放图像。在确定教学设计的中心主题后,可以用彩色的图像或符号在大卡纸的中央画出思维导图的主题,主题周围必须预留足够的空间画分支。
        2.发展思维,确定分支。围绕每个单元的主题,根据教学设计的各个关键环节: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最终确定每一个分支。由中央的图像或符号向四周引出数条曲线,曲线的数量由设计时的重点来定。在画线时,尽可能用不同色彩的线条,接着在每条线条上注明合适的关键词,以便达到图像和文字互相融合,刺激教师的大脑,让其产生联想,展开思路。
        3.适当取舍,明确联系点。在完成以上2个要点的基础上引出数条分支,同时在分支上找到自己联想到的支撑分支的有关事实依据,一一写在线条上。
        4.适当添加和修剪。完成以上步骤后,在自己认为重点之处添加一些事实论据或一些要点提示,将一些无须突出之处删减掉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对思维导图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使其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有助于设计意图的传达与沟通。
        (二)依据上一步设计好的思维导图理清教学流程,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情境、预习题、训练题、思考题、合作探究活动和拓展知识点,综合学生基础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实施分层任务学习,编写最佳导学案,
        1.有方向。导学案重在“导”的过程,它对于一些茫然失措不懂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起到指引的作用,指给学生一条易于通过的学习之路。所以在编写时要从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的角度来考虑采用何种形式,何种步骤来进行。
        2.有动力。导学案使用前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运用“低起点、小台阶”的教学策略,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使他们体会到学习进步所带来的喜悦,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为登上下一个台阶树立坚定的信心。
        3.有方法。导学案除了要明确学生学什么,还要明确该教会学生何种学习方法。在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不断渗透各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会学生该如何理解、如何讨论、如何思考、如何解题、如何记忆、如何运用等学习方法。
        二、预习环节
        预习环节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教师编写的导学案要依据课时目标、重点和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在课前将导学案通过基于互联网的“新东方OKAY智慧课堂”平台发送到学生终端机中,给学生开展预习和自学,学生则根据导学案中预习的具体要求,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内容进行以下操作:
        (一)确定目标,整体感知。重点关注四个核心要点:一是课前预习提示;二是课文主要内容;三是课文配有的插图;四是课后相关的练习题。
        (二)确立主题。将本课预习的主题写在小卡纸的中心,最好图文结合,显得更醒目一些。
        (三)确定分支。根据主题理出4个分支,第1个分支是在学生没有看书时对导学案中预习问题的想法,唤起内在学习主题的知识储备。第2分支是明确教材的目的、重难点、任务、要求,再提炼各种关键词以及各类容易辨别的符号画出一个整体的框架。第3分支是对教材中暂时不理解的问题且通过自学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再次提出问题。第4分支是对导学案预习内容的思考,补充必要的内容、说明、注意事项。



        课前,教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可直接登录“OKAY智慧课堂”平台在线实时查看学生的预习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学情调整后续导学案的内容。课上,由小组长组织、引导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预习阶段所画的思维导图中质疑的问题,进行初步的交流讨论,在解决部分问题后,再次提出小组合作学习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在思维导图上,为下一阶段的全班交流、点评做好相应的准备。
        三、讨论环节
        此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在规定时间内,紧扣教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周密安排小组讨论,运用思维导图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大卡纸上,为下一步的小组展示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教师在导学案中设定好相关的情境,设定小组讨论的任务、目标,通过“okay智慧课堂”平台实时将内容发送到各个学生终端机上,请各小组组长组织组员对照要求开展讨论,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二)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引领、示范和协调作用。小组内由组长负责分工,集思广益,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思路及讨论的结论,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一一呈现在大卡纸上。
        (三)教师要巡视、调控课堂小组活动,适当做些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讨论中来,不让学生做与课堂讨论无关的事,或交待小组长注意矫正组员中出现的不守纪律的行为,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下一步的展示做好准备。
        四、展示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展示预习和小组讨论交流的成果,通过各小组上台发言、质疑、点评、论证等多种方式,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展示,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提炼运用导学案学习得到的结论、感悟、心得或体会。这一环节关注的重点是让各小组的成员运用思维导图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说明。
        (一)教师先请全体小组成员一起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本组完成的思维导图作品,负责发言的组员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准确说明本小组所探究问题的整体脉络、框架,以及解题的思路、方法、策略、结论,学生讲解得越详细越好。
        (二)教师和其他组的学生在台下一同倾听、观摩,及时进行质疑、点评、纠错和提示,可以是修正性的,还可以是补充性的,形式不限。教师要及时关注上台展示的小组和其他学生的意见,重视展示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规范性,让学生在辩论中迸发思维碰撞的火花,以便进行有针对性地评判、总结和归纳。
        五、纠错环节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错误为鉴,可以明得失。因此,在展示环节之后,再用思维导图纠错是检查学生知识疏漏之处的好办法。
        (一)找出讨论环节生成的思维导图中出现的错误,然后将错的部分在新的大卡纸上原原本本的抄一遍或剪下来贴上。
        (二)确定分支。这一步骤可以分为4个分支,第1分支是将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摘要在出错的部分上;第2分支是解析出现错误的根源,明确是由哪些原因导致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如:计算错误、理解错误、思路错误等,在图上一一标出;第3分支是纠正错误。按一定的步骤把正确的解题思路提炼出相应的关键字,在图上表现出来;第4分支是对纠正的错误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以附注的形式标明注意事项。
        (三)将纠错好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内存档,定期整理、归类再活页装订,形成自己的错题集,使每一组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达到“温故知新”的学习效果。
        六、检测环节
        此环节要求教师课前在“okay智慧课堂”平台设计好相关的检测题(选择题与判断题最优),在完成上一个环节的纠错后,将检测题实时发送到学生终端机中。学生答题完成后,系统自动评分,在线生成答题情况分析图。教师随机选取一些答错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纠错,做到当堂检测、当堂反馈,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七、评比环节
        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思维导图设计评比活动,进行评比时,采用全班小组流水互评的形式,每个小组给其他小组的思维导图进行评分,评分时直接用铅笔在思维导图上打出总分,并注明其优点和缺点,对成绩最优的几个小组进行相应的奖励,让每个组之间互相参考、借鉴、修改、提升,使学生能更灵活地利用思维导图,取长补短,所学到的知识就会更加的牢固、扎实。
        综上所述,在实施“本真”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导学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互联网+思维导图+导学案的“本真”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让教师会教,教得有据,也使学生会学,学得有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胡庆芳,杨翠蓉.有效导学实践的40份样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9-19.
[2]张鹏生,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4.112-174.
[3]郑杰,为了合作的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42-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