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直观教具教学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孟雪梅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与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越来越丰富的直观教具被应用到特殊儿童教学中。本文归纳了特殊儿童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种类及应用。

孟雪梅   承德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与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越来越丰富的直观教具被应用到特殊儿童教学中。本文归纳了特殊儿童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种类及应用。
【关键词】特殊儿童 直观教具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53-01

        特殊儿童的认知、理解、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水平远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且随着教育观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重度残疾儿童走进学校接受康复教育,为了给学生提供高更适合的教育服务,教学中直接教具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它独特的使用价值让特殊儿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又有效果。
        直观教具是指在教学中能为儿童提供直接的、可感官的各种材料。直观教具的正确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经验,降低学习难度和减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1.实物。
        实物是指生命活体,包括动植物或其他真实、具体、有生命性的物体。
        优点:[1]“实物是真实、具体和有生命性的,能直观的反映生物的外部形态、生理习性、运动情况、活动过程、生活状况和一些可见的功能,能显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物能为特殊儿童提供最真实、最直接的认识体验,让他们通过看、听、闻、尝、触摸等感官获得第一手感性经验,感受生命体,同时实物能够很轻易的激发起特殊儿童的探索欲望。例如在一次画金鱼的活动中,我端着鱼缸将两条红色的小金鱼直接呈现到学生面前,当我端着鱼缸走进教室的一刹那,立刻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争着围到鱼缸旁看金鱼游来游去,从外形、颜色、姿态等多方面观察金鱼为绘画活动打下了基础,实际观察过后的绘画活动中学生按照自己看到的样子画出了金鱼,每个学生观察到的金鱼都不一样,画出来的金鱼就有了各自的特点。
        一位教师在讲授生活语文《认识常见的主食》一课时首先将包子、馒头、米饭、油条等实物先放进箱子里搬进教室放在桌子上,其次让学生闻一闻再猜一猜老师拿了什么食物,学生们使劲的闻着空气中食物的味道,争先恐后的猜着自己见过、吃过的主食,然后教师将箱子中的主食依次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实物命名,再让学生尝一尝自己喜欢的主食的味道,最后与家长配合让学生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主食。这节课中实物的使用十分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学习效果显著。
        相比其他种类的教具通过实物呈现出的学习内容更加便于特殊儿童记忆和掌握,更能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发展学生观察、表达、联想、想象、思维等能力。
        不足:正是因为实物的生命活性使得有些实物在课堂中难以控制,且存在体积过大或过小等问题,此外一些植物会因为存放时间的问题失去原有色泽或一些表面特性发生改变。例如一次在观察柳叶的活动中由于柳枝被折的时间过长,课堂上柳叶已经有些枯萎,就不能很好的展示柳叶的形状和颜色。
        2.标本。
        标本是供参观、学习、鉴定、研究用的动物、植物或矿物等的样品。
        优点:能够最大限度的另生物保持原貌,即使是一些数量相对较少的生物也能够通过标本让学生去认识;通过一些工具(例如显微镜和放大镜)的使用能够观察标本的内部结构和细微之处的特征。例如在一节生活常识课中观察蝴蝶,学生利用显微镜能够看到蝴蝶翅膀上的花纹和鳞粉,这一前所未有的知识让学生显得异常兴奋,整个学习过程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和探索主动性。
        在《走进春天》这一主题下《花开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春天里开放的各种花朵的标本,用这样的方式将春天搬进课堂,学生通过标本能够近距离观察不同品种花朵的颜色、形态、花瓣和花蕊的形状等,通过观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大胆尝试用语言描述了自己喜欢的花朵,有的学生还主动提出要照着标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花。课后学生走出教室到自然界中拿着教师分发的标本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花,这样春天花开的风景便开到了学生的心中。
        不足:制作标本的过程和方法相对复杂和繁琐,对制作者的经验、技术等有一定的要求;有些标本的保存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一旦不能满足条件标本就难以保存活或淡化一些特性;一些标本很难呈现生物的全部特征,例如上述提到的花朵标本就很难向学生展示花朵的香气和花开的过程这一动态情景。
        3.模型
        模型是模拟生物体,人工制成的实物仿制品。
        优点:模型能够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提供印象,使学习内容更直观,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模型能立体的展示生物的外部特征和各部分之间联系;尤其是可以拆卸、重组的模型能够帮助特殊儿童看到生物体内部的结构;能呈现生物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使用模型,能够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入具体,也更明白,能够为学生提供联想素材及空间;最后,模型便于进行情景模拟。



        由于特殊儿童行为、情绪的不确定性很难像普通儿童那样走进社区或其他场所进行实践活动,所以在一些学习活动中教师会利用模型模拟情景进行教学,例如生活适应学科中《超市购物》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各种商品模型模拟超市货架,让学生体验从走进超市、选购商品到结算的整个购物过程,虽然远不能达到实际场中的购物效果,但远比单一枯燥的讲授和想象能够获得更优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例如在《认识自己》的单元主题下学生了解身体结构时教师利用模型展示了人体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虽然特殊儿童还不能完全理解人体的内部构造及器官功能等,但是他们愿意去认识和探索,这一点对于特殊儿童的学习而言就是十分积极地表现。《认识常见动物》的活动中结合生活经验再利用动物模型能够帮助特殊儿童更具体的认识各种常见动物。
        不足:寻找适合特殊儿童教学中使用的模型或自制模型比较困难,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作为全真替代物,带有非真实性的特征,不能很好的展示生物细微之处的特点;特教学校教学中使用的模型往往无法达到逼真的程度,所以模型无法展示一些生物特性,例如味道、触摸时的感觉和声音等。
        4.绘本
        绘本是指图文交错的图画书。
        [2]“绘本是以图为主叙述故事的,图画比文字更形象、生动,即使不识字,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来完成阅读,认知和了解绘本中描述的事物、事件,整个故事内容,并兴中受益。”大多特殊儿童会有不识字或识字量少的问题,所以绘本更便于特殊儿童阅读。
        优点:即使没有文字,图画也可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更符合特殊儿童认知能力低下、观察和理解能力弱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制绘本,这样更适合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且儿童能够参与制作,提高阅读兴趣。与此同时,[3]“绘本能够促进智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例如比利时作家丽斯贝特·史蕾洁斯绘著的《凯文的小小书》系列绘本以色彩艳丽又充满童趣的图画和简洁明了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幼儿生活的细节,注重幼儿的初次体验,引导幼儿快乐生活,绘本中的内容取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直接面对和呈现儿童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作者站在儿童的角度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描述感受并提供解决困难的方法,十分适合低幼段儿童阅读,在特殊儿童中间也十分受欢迎,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看图了解书中的内容。
        在《走进春天》的主题下自制的绘本《春天来了》用特殊儿童乐于接受又熟悉的小鸭子作为主角,跟随小鸭子走进大自然,去发现春天来了自然界中花、草、虫、水的变化,教师画了底稿,儿童自己用油画棒添加喜欢的颜色,然后看图画说出其中的内容。儿童参与了绘本的制作,锻炼了动手能力,在学习绘本的过程中锻炼了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疫情期间带领学生通过粘贴、涂色、描线和画简笔画等方式自制了绘本《有个坏家伙》,让学生了解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不足:目前大多绘本是针对普通儿童的,适合特殊儿童的绘本依然在少数,需要教师精心挑选;一些绘本的文字叙述较多,教师需要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对文字叙述进行删减和筛选。
        5.图片
        图片是指由图像、图形等构成的平面媒体。
        优点:图片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从视觉刺激学生神经,从而刺激学生的大脑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学生看到各种图片,就会产生好奇,想要弄清图片的意思,在弄清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与自己的知识经验或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了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探索实践能力。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的图片能够让特殊儿童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也便于复制,然后将学习资料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巩固练习,简单来说就是图片教学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易于保存、修改和分发。
        不足:不能表达动态的画面,往往需要与其他直观教具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对特殊儿童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一些学力较低的儿童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6.视频
        视频(Video)泛指将一系列静态影像以电信号的方式加以捕捉、纪录、处理、储存、传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
        优点:声情并茂的视频相对于其他直观教具更容易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能够克服特殊儿童学习的枯燥感和乏味感,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灌输变为动态传播;生动的画面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特殊儿童知识经验匮乏,缺乏想象力的缺点,同时视频可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更易理解学习内容和体会视频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不足:限制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特殊儿童的逻辑性和想象力原本就相对匮乏,一旦观看了教师提供的视频就很难再自己进行联想了,只会一味地跟着视频中呈现的内容去思考和学习;相比其他教具视频呈现的速度较快,不利于记录,因为要继续向下学习其他内容,教师也很难反复为学生提供同一视频来巩固知识。
        特殊儿童教学中教师要谨慎选择适合的直观教具并在恰当的实际和环境中使用直观教具,因为无论是直观教具的选择还是使用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选择合适的直观教具并恰当使用能够存进师生良好的互动,提高儿童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抬高课堂教学效果好。
参考文献
[1]赵文环.直观教具的特点及种类.社科纵横
[2]李斌.儿童绘本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文学教育.2019.3
[3]楼琴.孙鹏.应用绘本培养智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思考.现代特殊教育.2018.12
[4]张兴兴.浅谈图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