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生命观念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朱刘念 王彦斌
[导读] 高中生物;生命意识;培养策略;教学方法

朱刘念  王彦斌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445000;湖北省恩施市小渡船中学  445000
【摘要】高中生物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知识,让学生能够利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现象和解决一些生命问题,让学生能够利用生物知识来认识生活、认识世界,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就显的尤为重要。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了解到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制定有效的措施,挖掘高中生物教材当中的生命元素,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意识;培养策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41-01

        目前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深入,对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讲授生物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并且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将生命观念与生物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培养学生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一、精心设计高中生物生命课堂教学目标
        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关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充分地了解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意识培养的目标,才能够立足于这个目标开展具体的措施,实现对学生的生命培养。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制定生命教育目标的主要目的是在生物教学当中渗透生命教育实践研究,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身心健康以及心理因素等特征,制定符合该阶段学生认知的生命教育目标,其中包括引导学生对生命知识的认知及对生命的诞生、发展、死亡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了解个体生命和整个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生命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也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在生育过程当中的生育和避孕方法,深刻把握死亡的含义.除此之外,还培养学生要养成正确的生命情感意识以及正确的性知识和性观念,逐步构建学生基础的家庭、婚姻等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生态伦理的正确认知,并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对自然环境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康的、积极的生命态度。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的能够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帮助学生规范异性交往的准则,对亲情、友情和爱情有初步的认知,并学会处理自身生活当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实现这些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将生命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当中
        学生的生活和生物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过程当中穿插生命意识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具备较强的生命意识并加强生命实践。比如在2020年初,我国发生的新冠肺炎就可以作为良好的生命意识引导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新冠肺炎对人类的伤害,在疾病的危害过程当中,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流行病的防控,探讨新冠肺炎的发病原因,并积极地思考是哪些原因引发了新冠肺炎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细胞的衰老凋亡生命自然流逝的过程。教师还可以结合细胞分裂等知识,让学生知道细胞分裂能够产生新的细胞分化、新的细胞类型、新的物种等等。


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深入到生物的专业知识讲解过程当中,学生关注疾病、预防疾病、敬畏生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培养学生较多的生命意识[2]。
        三、挖掘教材资源,向学生渗透生命意识
        生物教材当中有许多关于生命教学的知识,教师就要以教材作为切入点,立足于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比如在教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一内容的时候,该内容的生命意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由“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程度和分工配合的精巧超过任何一台高级电脑”。通过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明白生命的奥妙之处和精妙之处,要学生不由自主的去感叹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进而引申到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各种人体的组织和细胞,了解各个细胞在人体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制作细胞食物模型,在模型制造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生命。
        四、运用生命观念设计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适合生命观念的形成,只有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知识点才能够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观念性的理解,这样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该节课的生命观念联系起来,同时生命观念融入到教学目标当中,使教学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应该围绕概念的含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程的生命观念,使生命观念变得更加具体化。例如:在学习《人体遗传病》时,教师应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分析,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病,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生命观念,这样学生可以从生命现象的角度认识到遗传疾病的危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意义[2]。
        五、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要从生物学科特点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思维,提升对生命观念的理解程度。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且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想要突显出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教师应该从学生认识生命物质的思维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分析与解决生物问题,建立属于自己的生物思维。例如:在学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体温恒定的重要性,即人体体温的高低与环境温度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与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在环境中失散热量的比例有很大关系,这样在遇见相关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可以根据体温恒定的重要性建立相关的解题思维,进而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思维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也会有效的提升[3]。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生命观念融入到生物教学内容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够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将教学内容、实际生活、生命观念进行有效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剑锋.论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和提高生命观念素养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21-22.
[2]李国霜,何洋琴,王杨科.生命观念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9(04):20-22.
[3]李明艳.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171.
[4]陈宏.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育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8,34(11):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