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罗焕琼
[导读]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教学中,实验课必不可少。上好生物实验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也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既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实验课教学的成败,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罗焕琼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罗雄第一中学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教学中,实验课必不可少。上好生物实验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也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既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实验课教学的成败,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32-0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新课标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文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对初中生来说,像生物这样一门新接触的学科一定具有丰富的系统知识,具有相应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如果有些学生认为这些抽象的生物知识很难,就会对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以此同时,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降下来。但是,生物实验的存在恰恰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学生通过实验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认为生物是形象生动的、贴合实际的、简单易懂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该通过生物实验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认为学习生物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并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他们所应该学得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实,初中生物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探索过程与实践过程的结合,也就是说先直观发现,再抽象思维,再反馈回现实的过程。通过初中生物中的实验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积极动脑的能力,反馈回来后,他们会积极地动手参与这些生物实验,进而实践得知结果,最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抽象的生物知识。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一)做好实验预设,创设适宜学习环境
        生物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生物实验,这是自然科学在发展中必须要拥有的内容,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无论是从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角度,还是培养学生生物探析能力角度都需要学生能够在实验上得到相应的发展。为此,在初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上多元化能力提升。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开始之前, 就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根据学校内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中要有统筹意识,保证学校的教学设备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并且在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之后,还需要将整个计划呈送给学校进行审核,一方面由学校的学科教学组对教学计划进行查缺补漏,一方面则是需要在生物实验说需要的器材上能够得到学校的支持,保证后续实验的用料、场地、器材能够满足正常教学要求。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则是根据开始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后续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中,因为实验资源比较宝贵,在每个实验开始之前,都需要进行预实验,这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在这部分熟悉实验过程,保证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缩减学校在这方面的成本,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实验能力进行考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设计上,预实验的教学目标应当同具体实验有着一定的差别,对于教师而言,在预实验课堂的教学中,就是对学生实验的规范性以及实验步骤进行严格的教导,保证学生在实验课堂上能够用规范的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验,并且能够有着非常良好的预期实验成果。从而减少学生在试验中,因为学生不经意间的错误,而引起实验结果同预期不符甚至没有明星的实验现象所带来的挫败感。在初中生物实验中,有一个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初中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的必备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够在这一课程上学会如何熟练的操作显微镜,后续的各种生物实验将难以进行,所以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量,就必须要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相应的考量,在实际教学中,不仅仅要保证学生能够学会该实验的相关操作,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的完成实验,并且拥有相应的实验现象,还需要在预实验这一课程中,对各个步骤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明白每一个步骤对于显微镜使用的意义。
        (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只凭借课堂实验教学还远远不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逐步增强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实验教材知识点时,部分实验是在课堂上能够进行的。但是,有的实验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写出实验报告。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实验的信心。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元的生物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大量实践活动中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认真观察现象,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相比传统课堂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外实验活动更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实验是观察花的结构,教师在课下可以安排学生去观察另外一种花,并且进行解剖,然后对不同部位进行说明,找出两种不同花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他们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冯晓雯.探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29):93-94.
[2]李青.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分析[J].名师在线,2020(27):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