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课堂展示交流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张友华
[导读] 数学交流能力是判断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讲授,又要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实现互相促进、互相鼓励的教学目的,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数学的学习,教师应该格外关注这一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张友华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摘要】数学交流能力是判断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讲授,又要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实现互相促进、互相鼓励的教学目的,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数学的学习,教师应该格外关注这一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会倾听;数学交流;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29-01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比喻:“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几个人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多学到一点儿东西。数学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驱动力,数学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创设安全自由的交流环境,让学生敢于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制约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一些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却忽略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解题思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是数学表达语无伦次、毫无逻辑性。二是部分学生上课很少或不发表意见,不是不会,而是不敢,是因为怕出错,怕被同学笑话,怕遭遇老师的批评和责骂。
        实践证明: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让学生的想法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肯定。比如,我对学生正确的答案不忙着去表扬;对错误的答案也不急着去否定,而是引导他们详细地表达各种答案是怎么来的。通过这种表达,学生明白即使是错误的答案,对每个人认识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让学生感觉到无论是对的或暂时的错的理解都能得到大家的接纳。这样,学生就能在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在有安全感的课堂里,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发现告诉老师、同学,也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帮同学补充或纠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自信,显露个性和才华,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生学会倾听
        交流离不开认真倾听,倾听是互相交流的前提。


学生在课堂上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我在教学中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要求,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要听清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学生有了倾听的方法,就会有意识的去倾听,再进行数学交流就如鱼得水了。
        三、创造交流氛围,注重交流效果
        小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教师平时要注意设计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创造交流氛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点。并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提高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走出来,在交流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自身的熟悉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了解其作用,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某一班级体育课的场景:有的学生在打羽毛球,有的学生在踢毽子,有的学生在踢足球,还有一些学生在打篮球,这时,笔者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想清楚地反应这个班级中学生参加运动项目的人数,那么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学生们开始进行交流,踊跃发言,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笔者这时进行了归纳。最后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们分析运用它的好处以及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印象,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让“数学写作”融入数学交流
        “数学写作”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形式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数学日记”。数学写作不仅是对数学知识与解题过程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也是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再认识的过程,是数学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让学生在“数学日记”中表述一下自己对“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学(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的理解,以及它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关系。
        总之,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数学交流的重要性,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并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提高必将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助学课堂”范式,仲广群,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