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梁丽梅
[导读] 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困扰着师生的大问题。教师不能够对于这部分学生采取着熟视无睹和置若罔闻的教学态度,而是要令自我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个体,从而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呈现出自我更大的学习潜力,由此能够更好地融入于整个集体之中,并且在克服自我的被动化的、消极的心理模式的同时,也能够令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梁丽梅   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中心小学
【摘要】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困扰着师生的大问题。教师不能够对于这部分学生采取着熟视无睹和置若罔闻的教学态度,而是要令自我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个体,从而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呈现出自我更大的学习潜力,由此能够更好地融入于整个集体之中,并且在克服自我的被动化的、消极的心理模式的同时,也能够令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89-01

        农村教育在发展、在突破,教师应该成为一个日益的以人为本的教学者,从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模式,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己身的问题和负面情绪,由此令留守儿童的学生收获自我的发展和新生,这对于学生的意义是重大的,对于教师的意义也是不凡的。教师不能够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忘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内在伤痕,教师需要利用好情感教学法,由此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自我的问题,迎来新生。
        一、当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自卑心理突出
        农村的留守儿童存在着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自身的自卑心理突出。学生不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和其他同学等量齐观的位置上,而是认为自己是一个带有“原罪”的个体,自己不能够享受到很多其他同学可以享受到的幸福和快乐,这也是留守儿童存在着的一个长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延续必将引发学生的更大的生存困境和学习困境,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大小留守儿童学生的内在的自卑心理。
        (二)过于敏感和内向
        因为自身的家庭环境的因素,因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和内向模式是甚为突出的。很多留守儿童在一个学期都不曾说一句话,和其他的同学也没有任何的交际,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反思和解决的。小学生存在着羞怯和内敛的倾向,这些正常的,但是如果这种倾向超出了合理的范畴,这便是不正常的,也是亟待反思的。教师不能够任由这些学生存续着这样的动态和动能,而是要令学生张开嘴,和自己身边的同学、老师开展互动交流,从而克服自我的问题,找到自我的突破和发展的空间,由此学生才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留守儿童也才能够克服负面心理,迎来自我的新生。
        (三)学生不善于表现自我的能力
        很多学生有着很强的个人能力,但是这些学生不懂得呈现出自我的个人能力,这也是很多留守儿童无法得到长足突破的内在原因。学生如果无法呈现自我的才华,教师往往对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孩子也不会多加重视[1]。当下的小学生更应该秉持“毛遂自荐”的原则,使得自我的能量得到彰显的空间。学生如果能够得到彰显才能的空间,就能够建立起自我的自信心,从而令那些原本就很强大的能力,在日后的学习及生活中得到更大的强化。



        (四)隐匿于集体之中
        据不完全统计表明,很多的留守儿童喜欢做的事情便是令自己隐身在班级的角落中,他们不仅仅不喜欢呈现出自我的才华和才能,甚至都不愿意让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存在,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的这一举动证明,学生很不喜欢、很不适应在集体中生活,这也是他们的自卑心理、反集体人格的一次集中体现,也是他们的内在的负面能量的集中体现。学生如果一味地隐匿在集体之中去生活,教师和同学不会因为他们的不同凡响的表现而对他们过多的注意,就会任由他们这样放逐自我,长此以往,学生的这样负面心理将长期存在着,这也是留守儿童的学生在发展中要面对着的一次严峻的考验,学生不能够任由自我成为一个“隐形人”,而是要成为一个得到存在感和存在意义的人,从而能够在每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中明确自我的存在动能和存在目标,只有能够沿着自我的目标去生活,一个学生才能够取得不凡的成就。
        二、教师对于留守儿童开展情感教育的方略分析
        (一)以赏识教育和鼓励教育为主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最渴望得到的便是他人的尊重和赏识。教师在教导留守儿童的同时,不能够放弃赏识教育和鼓励教育,而是要令这些孩子能够点燃自我的动能和热情,使得学生不畏惧任何的雄关险隘,也能够令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来发展自我、壮大自我,从而消除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伤痛和打击,拥抱自我的全新的人生和生活,这也是学生能够取得发展、获取能量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在私下认真地和学生开展对话,使得学生都能够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潜力,不再成为一个妄自菲薄的个体,而是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克服自我的自卑感,并且用满身的能量去迎接生命的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二)帮助学生克服自我的退缩感和逃避感
        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得学生能够从被动的、消极的、热衷于退缩的个体,转身成为一个积极的、主动的、迎难而上的个体,由此能够成为一个搏击风雨、勇敢成长的人,这样的学生才能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勇士”!留守儿童需要通过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而增强自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由此能够克服自我的负面心理,取得真正的成长[2]。教师的鼓励固然是一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起舞台,使得学生能够发挥自我的才能,由此学生才能够相信自我。
        (三)在班级中营造更加平等的学习氛围
        小学教师应该在班级中营造出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令学生生活在一个平等的氛围下,懂得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相互体贴和相互慰藉[3]。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令留守儿童放弃自我的负面心理,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教师要在班级内树立正确的班级文化,由此令学生在正确文化的滋养下,向着更完善的自我迈进。
        结束语
        小学教师不能够令自己的教学方法失却情感的温度和张力,也不能够对于全体的留守儿童存在着置若罔闻的态度和对待方式,而是要令每一个留守儿童都可以成为一个热爱集体、相信自我、张扬生命、积极进取的人,教师应该令全体的留守儿童放弃自我的被动心态和消极心态,沿着正确的人生之路去发展自我、强化自我的才能,也能够令本人的弱点得到及时补齐。教师需要在引导留守儿童发展本人的才能的同时,也可以使得自我成长为一个更好的教师。
参考文献
[1]胡小爱.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5):119-121.
[2]王世忠,王一涛.农村教育贫困的经济根源——利益集团的视角[J].特区经济,2018(5):15-16.
[3]陆清华.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谈留守儿童[D].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