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相互融合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刘芍君
[导读] 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诞生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让习作课堂教学异彩纷呈。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技巧和方式,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习作环境,搭建便捷的沟通桥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能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在习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刘芍君   四川省安岳县东方红小学工业大道校区  四川  资阳  642350
【摘要】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诞生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让习作课堂教学异彩纷呈。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技巧和方式,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习作环境,搭建便捷的沟通桥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能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在习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写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77-01

        习作教学成为了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也承担着写作教学的使命。但是根据当前的教学现象,大部分学生都对习作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积极探索,通过信息技术改善当前习作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在写作当中获得成长的体验。本文主要根据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展开探讨,希望可以给广大学者些许建议。
        1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活动开展中,不要急于求成,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练习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写作氛围。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写作的教学中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摸索,还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写作教学中,课堂总是缺乏趣味性,学生难以融入其中,写作过程往往也是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当下学生的了解,掌握学生喜爱的习作教学形式。小学发展阶段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充满好奇心和欲望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生活中的素材与习作相融合,抓住学生的眼球。比如,在课堂习作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相关的片段,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形成学习写作的意识,这样我们就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写作练习之前,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素材,从而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质量,增强了学生写作的灵感。
        2妙借信息技术,丰富写作素材
        在写作过程中,小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茫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生拉硬拽,很难写出真实、动人的文字。而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为学生的习作带来无限的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融入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写作思维,释放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诉,从而有助于学生写出行云流水般灵动的文字。
        以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传统节日的来源、风俗、传奇故事以及古今名人创作的诗词曲赋,无形中丰富了可写的素材,更便于学生扩展延伸。比如有的学生好奇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来源,由此写下了自己的思考;有的学生喜欢传统节日的独特习俗,也写出了非常生动的文字。以“中秋节“为例。有的学生通过苏东坡的诗词写出了一篇对中秋节的感怀文字,他是这样描述的:读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内心百感交集。当我仰望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遥想远方的亲人,内心感受到了一丝慰藉与温暖。或许,这就是亲情吧,即使相隔遥远,也能共此一轮明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都写出了非常动人的文字,从而实现了习作教学的目的。



        通过信息技术,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还能扩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带来更为多元化的见解与认知,无形中升华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注重积累,建立习作素材的“储备库“
        网络使阅读更为便捷,能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也能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在内化语言的过程中摸索作文门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阅读,从网络中遴选出所需要的材料,在写作过程中加以运用,使自己的作文丰满起来。在信息外化的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分析题目要求,以题眼为中心发散思维,对所选材料进行筛选、分类和提炼,帮助学生“想清楚“,为提高作文“言之有法“能力提供服务。
        当学生在网络阅读中逐步建立起习作素材的“储备库“,在“信息内化“和“信息外化“的转换过程中习得了积累、吸收、筛选、运用之法,写文章自然就会“下笔如有神“了。
        4搭平台,促进写作交流
        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平台,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习作资源,这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帮助学生搭建各种习作交流的平台。比如在关于写景的作文教学中,可以下载一些关于景物的美丽图片,也可以展示一些关于景物描写的优秀作文范例,将这些习作资源上传并保存在学校的共享资源库中,以方便学生们自主查阅。再如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社交软件资源,如QQ群、微信群等,开设自己班级的作文交流群,定期在群中分享优秀的学生作文,学生们也可以在群中自由交流讨论关于写作的问题,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们在日常的作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以“当老师不在时“为主题的话题作文时,可以提前预设情境,再让学生回忆老师不在时的场景,可以互相补充,进行情景再现。然后展示偷拍的视频进行对照,学生交流时热情高涨,辩论激烈。这种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学生写起来就会有话可说,基本上都是一蹴而就。然后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展台将其投影到大屏幕上,集体阅读,逐句修改。修改过程中,再设计“我是作文小医生“这样的环节,以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及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利用这种多元化的互动平台资源,为学生提供互相借鉴的机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习作视野,还能引导他们从别人的优秀作品以及同他人的交流互动中获得写作技能。
        结束语
        在信息网络时代下,各个行业领域都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机,从教育教学的领域上看教师要想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要保证自身的技术应用熟练度,还要保证与习作教学目的的相符性,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姚东,林建中.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习作评改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3):132-133.
[2]高梅花.平板电脑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意义[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6):6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