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学生活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余沛玲
[导读] 语言能力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特定生活环境下的习得,另一方面则源自有目标的培养。抓住幼儿学前年龄段,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幼儿,使他们在生活情境中自然习得语言,是目前学前语文教育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幼儿语言教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来对引导幼儿掌握生活化语言,从而逐步搭建幼儿的语言能力。

余沛玲    青川县尚品幼儿园  628100
【摘要】语言能力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特定生活环境下的习得,另一方面则源自有目标的培养。抓住幼儿学前年龄段,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幼儿,使他们在生活情境中自然习得语言,是目前学前语文教育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幼儿语言教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来对引导幼儿掌握生活化语言,从而逐步搭建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06-01

        为保证幼儿语言教学能够满足幼儿日常生活多方面要求,必须加强幼儿语言教学生活化水平,必要时还需要利用一系列生活化模式解决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从而提高幼儿语言教学质量。此外,还应规划一系列生活化的幼儿语言教学途径,缩小幼儿语言教学与生活化要求之间的差距,优化幼儿生活意识,以为幼儿语言教学顺利开展提供动力支持。
        一、幼儿语言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在对幼儿语言教学生活化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了解到幼儿语言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开展幼儿语言教学时不仅需要考虑幼儿对语言教学的心理需求,还应从幼儿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规划标准合理的教学模式,使得幼儿在短时间内融入到相应教学氛围当中,继而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相应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第二,结合一系列生活化模式开展幼儿语言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团队合作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这对于改善幼儿语言教学缺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使得幼儿更好的掌握各项日常交流用语,培养幼儿乐于交流的意识,确保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将自身心理需求充分的表达出来。第三,由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系列客观问题,这些客观问题与幼儿日常生活状态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就应要求利用一系列语言文化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客观问题,从而提高幼儿客观意识,以为促使幼儿后期生活和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第四,创设生活化幼儿语言教学模式,还能保证幼儿更好的融入相应教学氛围当中,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在一系列生活化模式的支持下,还能提高幼儿参与语言教学的兴趣,强化幼儿学习动力,促使幼儿掌握更多的语言。
        二、幼儿语言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捕捉生活瞬间,巧妙引导
        生活环境是幼儿学龄段语言学习最广阔的舞台,幼师必须学会利用这个大舞台,善于引导幼儿深入生活,走向生活的大舞台,通过灵活地捕捉生活瞬间来引导幼儿,让他们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一种刺激与反应机制的训练达到对幼儿语言能力的逐渐塑造与培养。
        幼儿语言教师首先要思维活跃、灵活带动,要善于捕捉幼儿一天学习中的特定瞬间,抓住这一瞬间对幼儿进行刺激反应式训练,引导幼儿走向生活化情境,让他们能够对生活情境做正确的反应,用正确的语言来进行情境回复。
        例如:清晨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蹦蹦跳跳、欢欢喜喜地走进校门或教师门的一瞬间,语文幼师可以灵机一动,抓住这一时刻,面带热情的微笑、用和蔼的姿态来问候幼儿和家长。



        幼师:贝贝(欢欢)早!
        幼儿:老师早——
        幼师:天气凉凉哦,贝贝冷吗?
        幼儿:(好冷)!不冷——
        幼师:贝贝再见!
        幼儿:老师再见!
        通过这样捕捉生活瞬间,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通过这样特定瞬间下的刺激与反应训练,幼儿会不自觉地掌握一些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学会用正确的话语来回复教师,回复师长,这样就达到了生活礼貌语的教学目的。幼师在平时工作过程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应该主动深入幼儿圈子中,主动同他们搭讪、交流,可以抓住更多的生活瞬间,例如:放学路上,课下休息等,通过不断地搭讪,幼儿长时间处于刺激、反应状态下,其生活礼貌用语的表达能力会日渐增强,从而达到预期的幼儿语言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二)营造气氛,耳濡目染
        从幼儿学习阶段,幼师就应该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规范的语言氛围,使幼儿融入其中在耳濡目染间接受到规范普通话、正确的汉语言训练,经过不断的熏陶与熏染,幼儿会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用规范字、讲文明语的好习惯,这也为幼儿未来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幼师课堂上授课必须用普通话,而且要确保发音准确,课下讲话要文明,措辞要恰当,所谓的措辞恰当一方面指的是从汉语言语言学的角度,确保词语搭配正确,不同情境下用词恰当,另一方面则要求幼师从幼儿年龄角度出发,运用适合于幼儿的语言,如:幼稚、结构简单、童趣式语言,因为带有类似特征的语言更符合幼儿童贞的心理,易于接受,通过这种方式才能逐步培养幼儿,使他们的语言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此外,为了能让幼儿生活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幼儿园有必要利用课间时间、课下间歇时段为幼儿播放儿歌、童谣等广播性节目。
        例如:幼儿日常规范“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问声好——”“小水杯,要端牢,稳接水,有礼貌-—”让幼儿时刻沐浴在童趣歌谣中,时刻接受规范的汉语言熏陶,同时受到生活礼仪方面的指导,这种反复性的童谣刺激会使幼儿不自觉地模仿,一些幼儿甚至能不自觉地有感情地背诵童谣、儿歌,整个幼儿园都充满书香气,幼儿身在其中,身心得到熏陶、训练,汉语言水平也会自然得到培养。
        (三)创设情境、游戏驱动
        基于情境创设的幼儿语言生活化教学法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情境,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生活情境,有了生活情境,教师还要注意兴趣化引导、情趣式激发。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和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走进生活情境,一边做游戏一边走向生活情境说出自己的话语、表达自身感想,通过这种方式来驱动幼儿,从而间接上达到语言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如:小班幼儿可以创设一个名为“娃娃家做客”的生活情境,幼师在课堂利用桌椅搭建家庭生活的一角,并提供碗筷、盆杯等生活材料,让幼儿仿佛进入家庭生活状态,然后,安排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家庭主人和客人,幼儿客人来主人家做客,主人招待客人、分发碗筷、日常寒喧等环节,几名幼儿兴冲冲地模仿大人的样子来招待客人,生活化礼貌用语、寒喧用语脱口而出。
        总之,幼儿语言教学需要特殊的教学方式,幼师要明确幼儿学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根据他们的生活范畴、生活特点来引导幼儿接受生活化语言教育,善于利用生活来创设情境,使幼儿融入生活情境,自然地受到语言训练,以此来逐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慧琳.学前儿童语言教学的生活化[J].文学教育(下),2016,(5):178.
[2]赵月华.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园语言活动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20).
[3]刘揖建.论幼儿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5(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