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刘国凤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意识。在所有学科中,数学需要极强的逻辑性,但在抽象的同时,情感也在数学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成分。他不仅能够端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基础上,老师也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和情感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率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刘国凤   盐山县小庄乡小庄中心小学  061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意识。在所有学科中,数学需要极强的逻辑性,但在抽象的同时,情感也在数学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成分。他不仅能够端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基础上,老师也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和情感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率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98-01

        引言
        在当今社会,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在进行改革,小学高年级数学也面临着改革,数学是学生学习的最基础的学科,他影响着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全面思考。尤其当小学生步入高年级,就更要提高他们的独立思维,所以在这个时候,情感教育就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研究小学高年级数学中情感教育的背景
        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他们的认知和逻辑思维才刚刚发展起来。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成熟起来,但由于数学内容比之前难很多,小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厌烦和逃避的现状。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内容。通过很多研究表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情感教育,渗透情感教育,会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爱[1]。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出他们对数学独有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情感教育的实施现状
        下面将对上海市某小学高年级数学情思教学应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高年级数学学习图形与几何为例,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基本性质、坐标和位置,在此基础上,对平面图形有更深的了解,有了更加直观的空间观念,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和师徒问题。老师在授予学生测量公顷知识的同时,还渗透了一定的情感教育。老师先在PPT上出示了整个公园的图片和简介。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他们阅读图片上的信息,发现数学信息,以此来引出公顷知识。接着老师就会提出问题,一平方厘米、一平方米有多大,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个时候小组就会进行激烈讨论并踊跃发言。在最后老师会引出一公顷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尝试想象一公顷有多大。
        这种在学生已知的知识上添加新的数学知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排斥感,学生就能尽快跟上新知识,在课堂上更有参与感。让学生分组讨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氛围,他能让学生保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既能在不同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又能刺激他们踊跃举手发言。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建立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学生和老师要情思共融
        老师要以人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情感和知识相结合起来,才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2]。在上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在上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更要激励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
        在另一方面,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只有跟着时代不断进步,才不会有被动性和滞后性。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的游戏和教学方法,把学习做得生动有趣,引领学生融入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欲望。
        (二)丰富数学情感教学的内容
        老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更要知道怎么教。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努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老师要选择最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内容,从最实际的角度教学生。
        老师有两种方法收集教学素材,第一是要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现状,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第二种是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素材,老师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结合所教的数学内容,发现更多更深的有关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更要善于发现出现在学生周围的数学知识,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性。
        (三)建立非预设性课堂
        老师想要把课堂变得活泼,就要建立非预设性课堂。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不一定要按照老师的备课思维进行,老师要学会抛砖引玉,引领学生发现答案,寻找答案。在课堂的交流和互动中,促进师生关系。老师也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不要让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案中,要产生精彩的课堂,学生和老师就一定要相互交流和沟通[3]。
        四、结论
        新兴的数学教育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情感态度,这就表明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带入自我感情。小学生的情感往往带动了学习的动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情感和认知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了解的更透彻。
        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育中,老师要最大限度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加强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让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亚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45.
[2]范莎. 小学高年段数学情感教育实施案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3]袁方. 情思数学在小学高年级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