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养成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王欢
[导读] 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倡导以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在需求为出发点,让小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在实践体验中观察和理解生活问题和社会现象,从而强化道德与法治思维,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生成。体验式教学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培养中的应用,应该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情境生活化原则和团队合作化原则。文章着重探讨运用故事儿歌、生活情境和辩论竞赛等体验式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

王欢   四川省古蔺县石屏镇长龙小学  四川  泸州  646522
【摘要】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倡导以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在需求为出发点,让小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在实践体验中观察和理解生活问题和社会现象,从而强化道德与法治思维,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生成。体验式教学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培养中的应用,应该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情境生活化原则和团队合作化原则。文章着重探讨运用故事儿歌、生活情境和辩论竞赛等体验式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31-01

        道德与法治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在遇到道德冲突时学会理性思考、辩证对待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一、在故事儿歌中体验,强化道德与法治思维深刻性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发展阶段,因此,大量小学生喜爱的绘本故事和童谣被融入教材,让原本枯燥乏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生动,让小学生更愿意接受和记住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才能起到增强思维深度的作用。
        例如,在“我不拖拉”的教学中,教材主要讲述“寒鸟号”的故事。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虽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并配以相应的插图,但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学生阅读后容易遗忘,故事内容与插图难以衔接。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将“寒鸟号”的故事播放出来,给小学生带来视听体验。故事的情节可以用视频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为什幺冷鸟最终会被冻死”,并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最终明白“寒鸟号”是因为没有及时筑巢过冬被冻死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幺启示?”小学生在经历了故事的情节后,可以深刻地思考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认识到“寒鸟号”冻死的根本原因是“拖延”。他们总是想把今天要做的事情推迟到明天,甚至后天,最终一事无成。
        在故事情境下,中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自觉地进入故事情节,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用引人入胜的多媒体动画呈现故事内容,为小学生营造更加轻松活跃的思维氛围,留下深刻印象在激发学生的感官之后,在情感体验中触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意识到经典故事背后总有一定的人生哲理,深入分析,做到有理有据,以锻炼小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思维,培养思考的习惯。
        二、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培养道德与法治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处于薄弱阶段,对外部信息的判断能力有限。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引导思想和行为,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规则意识,在道德规范和法治方面约束自己,增强加法治理的思维能力。然而,如何让处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成为教师们关心的话题。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为小学生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找到了最佳突破口,引导学生在用生命创设情境中创造高于生命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思维的敏感性,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道德问题和法治问题,将道德问题和法治问题与现实生活现象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情境的方式,丰富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道德认知。模拟的生活情境可以分为两部分。以“我们不乱”为例。在第一部分,老师可以给学生看两组图片:一组是干净整洁的校园,另一组是一个到处都是纸屑、食物垃圾和物品的校园,提出“学生喜欢在什幺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的问题这时,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想在以前的校园小组里学习”,老师问“请告诉我你的原因吗?”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在第二部分,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模拟实验。老师安排了两个座位。一尘不染的座位是没有多余的。这些书是按规则排列的。在另一个座位上,桌子上有果皮,座位上有纸屑。这些书随意放在书桌上。在这个时候,参加实验的两个学生想选第一个座位。在这方面,要求学生思考“如果每个人都在教室、校园和生活中乱丢垃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会是什幺样子?”。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小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会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思考,从而加深道德认知,树立规则意识,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思维灵活性,学会从生活的角度看待问题。
        三、在辩论竞赛中体验,提升道德与法治思维批判性
        充分发挥学生对法治问题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法治会辩论的积极性。在个人竞赛和团体竞赛中,学生能够辩证思维,增强思维能力,促进知识内化。
        例如,在教学“我们和诚信在一起”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两人一组组织辩论赛,鼓励小学生围绕“讲诚信是否吃亏?”了解生活中与“诚信”有关的事件,使学生学会实事求是,树立实事求是的精神,提高思维缜密性。另外,教师要注意抓住辩论中的模糊点,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提高道德和法治的判断能力。例如,在“请学生谈谈你对中国武术的看法”中,有学生认为“学武很厉害,学了武术以后,就不怕和人打架了”。很显然,这种观念把中国武术定义在格斗的层次上,老师问了一个问题“打斗和武术一样吗?”并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到中国武术是一种文化,而打斗是一种违法行为。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不久前的“公车掉入江”等社会焦点事件,围绕“公车落水谁的错”这一话题,开展小组式辩论赛,让学生分析乘客应负法律责任还是司机应为公交车坠江负责,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事件,提高小学生的法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为了以社会焦点事件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小组辩论、比赛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制胜心理,在对真实具体的社会事件进行讨论、分析、辩论和总结时,不断增强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律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引领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为成为合格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小宇.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J].教育,2020,(10):63.
[2]林镇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19,(05):62-63.
[3]吴兰凤.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7,(12):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