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何明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行的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思考更多的问题。下面就我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设计策略拿来与同行们共享,希望抛砖引玉。

何明   四川省旺苍东凡初级中学校  6282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行的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思考更多的问题。下面就我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设计策略拿来与同行们共享,希望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21-0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能够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在创新中帮助学生解疑答惑,语文阅读教学设计需要把握好导学的切入点,把握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问。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讀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


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
        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总结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说说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忽视了阅读教学,就会使学生的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积极主动地练好精读、略读、快读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的学习就会“源深而流远,根固而木长”,我们的学生就会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朱翠平.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优化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3):50-51.
[2]武纪军.基于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J].校园英语, 2016(35):164.
[3]郭晓燕.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阅读的能力[J].散文百家旬刊, 2014(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