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玉泽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高玉泽
[导读] 地理是初中阶段开设的新课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知识,大多感到无所适从。死记硬背的方式并不适合地理学习。地理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地理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渗透,融入乡土地理文化,分析当地地理环境,精心设计生活化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传递给学生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

高玉泽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二中学  718699
【摘要】地理是初中阶段开设的新课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知识,大多感到无所适从。死记硬背的方式并不适合地理学习。地理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地理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渗透,融入乡土地理文化,分析当地地理环境,精心设计生活化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传递给学生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趣味教学;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17-01

        引言
        地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地理知识源自人们的现实生活。地理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可以有效地将生活化教学方法融入地理课堂中,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地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地理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并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提升对地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阶段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中还存在大量问题,尤其是在初中地理教学方式上,大多数是教师来主导课堂的教学,采用一般的灌输性的教学,学生对此并不能激起什么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地理的学习时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学习。其次,在地理的教学评价上也有很大的问题,教师都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心理影响,都非常自然的将考试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差的唯一指标,这具有严重的误导性,这会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往往都只是重讲解,重课本,重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和思考的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存在,学生只是学习地理的知识,而没有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让学生们缺失了实践和探究的机会。此外,在对学生的个人素养的培养上,一部分的教师还严重的缺乏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以及对实践的探索积极性不强,这就严重的限制了我们对核心素养价值观的探索和指导价值。
        二、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通过多媒体导入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教学的实践能力是当前地理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利用老师给出的知识点来找地理规律,再把这些知识规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学生兴趣,课上也能集中注意力,更好的调动了学生把之前所学的知识与现在的能力相结合,并投身到新的解决问题中来。
        例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国的地形”一节课中,老师在课堂上先为学生们展示出我国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视频以及图片,并让学生对此视频进行观察,让学生们感知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们看一些现在的现状,如通过砍伐获得的木材,在黄河上修建水库等,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看看这些做法是否合理,再由老师作出总结,最后老师可以再展示出一些现在环保后的自然现象,以让学生更好的来保护好自然环境。



        这种来自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很多,学生随着思考的同时求知欲也会增强,分组的学生也会进行激烈的讨论,老师在小组间可任意走动,随时听取学生们的发现,并且及时帮助他们的思考更完整,更深人
        2.2合作交流,完善知识体系
        合作交流是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他们会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且沟通交流所收获的知识、思维的碰撞还有助于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帮助他们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地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其畅所欲言,尽情地分享自身新鲜的见解与思路。例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相关地理特点后,针对香港地区有关部门为了增加土地面积而采取“填海造陆”方案的问题进行讨论,指导学生们以不同的合作小组形式来分析辩论“香港填海造陆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在学生们的辩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适当引导,也可以根据学生们的交流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论据补充或纠正。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灵活的应变与团队配合都可以加深其对相关地理知识点的记忆,对于完善其相关知识体系促进作用十分显著。
        2.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且极其强调学生自我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养成现代化的公民意识,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理想信念,成为一个有素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人。地理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方向,进而积极的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为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例如,我们在进行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中国的自然资源”问题上,首先要积极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谈一谈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从而让学生能够树立节约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与此同时,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地理调研活动,积极的鼓励学生们能够在进行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带着问题去探索,并且在课余的时间能够走进大自然和博物馆里去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地理的知识的指引下,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生活,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能增添化学课堂的活力,赋予地理知识生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强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地理教师精心设计趣味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体会到了地理的价值和实用性,有利于逐渐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及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英锦.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20(09):137.
[2]蒋春梅.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26.
[3]王焕.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趣味性策略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16):342-3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