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杨婷
[导读] 《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数学领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引导幼儿对于生活周边环境当中的时间、空间、量、形、数等相关因素产生兴趣,促使幼儿初步构建起数学概念,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对生活以及游戏情境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所以,在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当中,一定要不断的增强对生活教育的构建,实现数学教育的生活化,引导幼儿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杨婷   镇宁自治县双龙山街道龙井幼儿园  561000
【摘要】《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数学领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引导幼儿对于生活周边环境当中的时间、空间、量、形、数等相关因素产生兴趣,促使幼儿初步构建起数学概念,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对生活以及游戏情境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所以,在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当中,一定要不断的增强对生活教育的构建,实现数学教育的生活化,引导幼儿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63-01

        引言
        幼儿数学教学就是要让幼儿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幼儿教师要能够把幼儿的生活和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能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分析
        数学教学不仅是讲授数学的原理和概念,更重要的也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更应该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去学习数学,从而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数学的一种诉求。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通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便能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能真正地将数学知识根植于幼儿的现实生活中。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让幼儿认识到数学的意义。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为了幼儿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意义,也才能为幼儿今后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讨
        (一)基于生活教育,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幼儿的特点,数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当中都是以游戏为载体进行开展的。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获取或巩固知识,让幼儿边玩边学,让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这样幼儿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敏捷,更加有助于知识的内化。所以,在课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将生活因素引入到幼儿数学课程当中,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激发。例如,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引入“抢椅子”这一游戏,将班级当中的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三组,小椅子也同样划分成三组,但椅子的数量比幼儿总人数少一。在游戏的开展当中先为幼儿播放音乐,幼儿围着椅子转圈,音乐在停止播放时幼儿就开始抢椅子。但是在游戏的开展当中,幼儿会逐渐的发现,每次游戏的结果都是相同的,有一位幼儿没有得到椅子。在这时,教师就可以乘胜追击的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幼儿逐渐的发现人多椅子少这样的现象,让幼儿自己进行验证,以点数的方式得到四比三多一、五比四多一。


这样的方法让幼儿在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得到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的参与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二)借助幼儿园环境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
        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师也应该积极利用好幼儿园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是幼儿园教室的一面墙或者一个角,而且是可以利用的教学材料。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幼儿园所有的环境,把平面变成立体,给幼儿更多视觉的刺激和体验。例如,幼儿园盥洗室布置后剩下来的小块塑料纸,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让幼儿进行水贴画活动。因为盥洗室的墙壁都是瓷砖,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在水池中湿一下,然后贴到墙壁的瓷砖上面。随着幼儿对活动熟悉程度的增加,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幼儿根据各个图形的特点有主题地进行设计,还可以融入一些比较大小和加减法的数学知识。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便能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更能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三)利用一日生活环节,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有意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量、形等概念的实际意义。例如,进餐时,引导幼儿注意:吃饭时每个小朋友有1个碗(勺子),吃完饭后,小朋友把自己的一个碗(勺子)放到餐车里,餐车里就有了许多碗(勺子);老师拿来了许多点心,发给小朋友后,每个小朋友都有1个点心。这样,幼儿就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1和许多”的关系。另外比如排队时学习比较高矮,赛跑时学习比较快慢,早上来园时学习理解先后等。这样,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数学变成生活中看得见、听得着的现象,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家庭是宝贵的生活资源,数学教育课程生活化的落实与推进需要家园共同合作。教师应帮助家长们更新数学教育思想,理解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意义,吸引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生活化的教育当中。如发动家长共同收集生活化的数学活动材料;带领幼儿逛超市时,一起看看货架的商品分类,让幼儿尝试如何运用组成知识购买10元内的商品等等。家庭中,幼儿往往是聚焦点,有效利用家庭资源有益于幼儿的个别化培养。从真实的家庭生活情境中挖掘数学教育价值,让幼儿的数学学习更加生活化、社会化,为家园合作、亲子互动搭建起新的桥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深奥,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到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用生活情境引导幼儿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当中,应该基于生活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展现数学价值、实现材料巧用、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幼儿数学教学开展的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冯光丽.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策略[J].科技资讯,2019,17(28):72-73.
[2]沈士吉.还数学以生活,化学习以体验——幼儿数学教学研究[J].才智,2019(20):169.
[3]胡海芳.幼儿数学教育在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