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孙长敏
[导读]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提高孩子感悟语言的能力,驾驶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让孩子在字里行间,学着感动,学习感怀,学会感恩,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一位真正的中华少年。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师应引导孩子学阅读、多阅读、爱阅读。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孙长敏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幸福路小学  236800
【摘要】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提高孩子感悟语言的能力,驾驶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让孩子在字里行间,学着感动,学习感怀,学会感恩,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一位真正的中华少年。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师应引导孩子学阅读、多阅读、爱阅读。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62-01

        在长期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始终都是语文能力形成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阅读的方法和能力需要有序的提高。所以,一线的语文老师应该把阅读教学当作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主动渗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引导和教育。拓展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关键。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让学生阅读成为教学的主体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在常规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观念,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阅读,给足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肯定,完成知识、能力、价值观的构建。让学生在阅读兴趣的指引下积极、自由的阅读。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的时候,虽然孩子对古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个别的文言虚词的出现对孩子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阻力很大,因此,我就要求孩子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课文意思的理解。学生们兴趣盎然,争着表达自己的理解。之后我又搜集和《精卫填海》相类似的神话小古文,让孩子用相同的方法去阅读、去理解。孩子们学以致用,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把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延申到课外读物上,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二、适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大声、自由自在、有感情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有关阅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大声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与阅读材料情感的沟通,并引起共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感受,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孩子用心的去体会,去理解。鼓励学生在阅读体验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出质疑。“无疑则无惑,无惑则不进!”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到阅读材料,在材料中寻找答案,从而完成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美蜕变,实现学生由爱读到会读的过渡。让学生的个性学习和个性阅读的能力得到发展,这样,在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孩子们的整体阅读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我就积极的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阅读环节的同时,积极有效的质疑并思考。鼓励学生勤学好问,引导学生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哪一方面有帮助?是课文内容,是写作方法,是行文顺序,还是课文结构?在提出问题之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如果遇到学习困难,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把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上去。


即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又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说是一箭三雕。
        三、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是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基础。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大事。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有效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全班同学相互交流,从而获得对阅读的新认知。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时候,课堂上我引导孩子在课本学习中感受神话永久的魅力和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感悟神话中神奇的想像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中西方神话的不同美。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互相交流阅读体会和学到的阅读技巧,精美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
        四、完善阅读技巧
        实用、有效的阅读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帮助孩子们提高阅读的质量。
        1、大声的朗读。朗朗的读书声,绘声绘色地大声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大致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引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情感共鸣,帮助孩子理解材料蕴含的价值取向。
        2、快速的浏览。快速的浏览要在学生先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对各段落要点进行重点分析以及掌握后,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做批注的好习惯,即可以帮助理解文本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探究性阅读。在此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将阅读材料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和优美生动的句子进行反复阅读,也可以临摹、仿写,把他们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就是一篇非常适合孩子练习精读阅读技巧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该课文时,适当的引导孩子反复的揣摩优美的句子,在体会好词佳句的同时,学习作者表达的准确性和技巧性。
        4、读写结合。学生在深刻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美词佳句摘抄出来,识记、掌握、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里面去。还可以帮助孩子试写读后感或者试着续写故事。把自己对阅读文本的感受和对阅读文本故事的预测书写成文字,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适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技能的掌握能力。因此,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重点训练孩子阅读技巧的同时,还必须将阅读能力的教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反复教学,反复的训练。这将对孩子一生学习语文、感受语言,不仅帮助甚大而且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高校出版社2002.
[2]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