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新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李昀
[导读] 数学是中学生思维的钥匙,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其不断地发展。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多角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是对物质本身存在的客观性进行方向明确、目标清晰的思考。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具有逻辑性和规律性的自然学科,在教学学习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思维方式是教师

李昀    上海民办新竹园中学  200122
【摘要】数学是中学生思维的钥匙,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其不断地发展。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多角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是对物质本身存在的客观性进行方向明确、目标清晰的思考。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具有逻辑性和规律性的自然学科,在教学学习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思维方式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必须严格关注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思维品质;培养策略;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59-02

        小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引导。教师应该利用合理的数学资源,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在中学时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渗透着一定思维方法,能使教学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开动思维机器的效果。初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数学例题教学不仅是向学生讲授知识,提供范例,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可见,教学中善于发挥数学例题本身蕴藏的内在规律,逻辑联系、思维方法更为广泛、深刻,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一、多种途径启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潜能
        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促进数学思维全面发展。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也是每个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内在动力。初中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计趣味性的悬念,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教学中要做到灵活运用。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代数式教学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打牢基石,启发学生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通过这样的引导,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妙用“一题多变” 例题分析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一题多变是指通过对例题的多种改变,探索更深刻、更一般、更新颖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一题多变的方式可采用条件改变,结论不变(多题一解);或条件不变,结论改变(一题多问);或条件、结论都改变(即增加原题部分条件,变换求解结论)等变化形式。教师在讲解典型例子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联想、猜测等多角度去研究、探讨,往往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创造出某些新颖有趣的数学问题。如“能赶上火车吗”一节,书中给出两种情况,由于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维不同,学生不但提出书中的两种情况,而且提出几种不同的情况。有的学生提出,在现实生活中,汽车的速度经常是每小时100公里以上,因此在第一种情况中汽车可以提高速度;有的学生提出第二种情况中,人走的速度也可以提高些;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汽车行驶到途中一定位置下去一批人,然后掉头再接另外一批人使得两批人同时到达火车站;这样每个人都在运动中,更节省时间。对此,有的学生提出,在现实生活中,人上车、下车也需要时间,而且多次启动汽车,也需要时间。学生为此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创新思维。



        三、构建开放式课堂环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开放式课堂不同于以往传统性质的守旧式课堂,它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能够使课堂告别昔日的沉闷,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打下了稳定的基础。在课堂上学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开放型教学的关键。基于学生在基础知识上产生的问题,开放型课堂打破了过去“填鸭式”的讲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交流,也是激励学生质疑和提出见解的目的。开放型课堂不仅仅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其中还包括了课堂习题的开放设计。开放性的习题不仅能让学生对单个知识点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还能让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充展性知识得到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用灵活的方法学号数学。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除法》课程中,在理解有理数除法的理论知识上,教师让学生列举实际例子来证明此观点,或者先让学生分别表达自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的法则。随后,教师让一个学生出题另一个学生来答题(这是一种能提高学生快速发现问题能力的方法)。而当学完全部章节知识要点后,教师通过习题训练培养学生变式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计算(-36)÷9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想采用哪种法则计算更简单;此答案还能通过哪些有理数字进行有理数除法计算得到。这时,学生会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快速的思考从而得到最精准的答案。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给学生讲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根据数学本身带有的逻辑性进行思考,提出富有启发性问题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反复的观察和猜测、归纳和联想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九年级关于圆的讲解有这样一道题:已知点P(x,y)是圆(x-3)2+(y-4)2=1的点上,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教师对题目进行适当的提醒,让学生运用所学参数方程进行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向去解题,将题目转变为“设k=y/x,即求直线y=kx的斜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问题,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引导“求(y+1)/(x+2)的最大值最小值的问题”。以此循环递进探讨问题的方式可让学生将定点分为圆上、园内和圆外这三种情况进行分析,对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类型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
        五、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引领学生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能够揭示问题本身是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体现。思维的深刻性一般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理解和思维活动的逻辑水平,也是思维品质中对其他品质的概括。目前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只看到了表面意思,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对有利于解题的重要隐藏条件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对问题的思考时,应当注重问题本质的分析。
        例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x-3=0有解,求a的取值范围。这道题虽然是用来讲述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概念,但在实际练习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只顾及用方程式求解而忽视了二次项系数a不为零的隐藏条件。而这种结果长期下来就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够彻底,对问题的理解也存在局面限制,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应当作出逻辑式思维形式的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对问题分析的严密性,这在日后学生解题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问题本质的深入透析和对此类问题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发展其个性的有效方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其次要深度解读数学知识的内涵,精心设计有思维含量的数学问题,创造机会让学生自由发表言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学教师要始终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并将其有效联系起来,让思维巩固知识,让知识深化思维,从而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匡娟.激发学生兴趣与强化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J].现代教育,2012,(04).
[2]陈小清.探析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路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3]仵锋敏.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新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