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易大国
[导读] 近些年,我国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意识到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德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确保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保持心理健康,初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中有效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易大国    四川省南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近些年,我国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意识到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德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确保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保持心理健康,初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中有效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46-01

        在初中生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德育是重点内容,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教师更多地关注规范性与原则性的德育内容,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相对比较少,德育效果也随之变差。因此,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德育教育活动中,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及时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初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的重要性
        第一,可快速了解学情信息,德育工作目标逐渐清晰。学生的心理状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道德表现,初中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合理融合心理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学情信息,使得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得到良好反馈,从而有利于教师制定科学的德育目标。举例说,初中教师在德育工作中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能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导致学生性格上呈现出冷漠。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能够制定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作为德育目标,使得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第二,确保德育活动可以顺利进行。初中教师在工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德育活动,才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可和支持德育活动。传统德育模式较为呆板,大多数学生不认同传统德育模式,且学生还会抵触德育,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配合度较低。初中教师在德育工作中适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充分发掘。教师结合学生的内心需求来制定德育工作方案,使得德育工作可以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从而可以确保学生认同德育工作,进而确保德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确保学生可以取得全面发展。心理健康能够极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初中教师在实际德育工作中,针对学生心理状况实施相应的德育干预,可以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心理状况,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不良心理、什么是健康心理,使得学生能够在满足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取得全面发展。同时,德育工作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整合策略研究
        1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因此教师可以将思想品德的培养渗透进学科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例如初中政治《做自尊自信的人》这一课中,教师需要通俗地给学生讲解自尊自信的具体概念,教会学生尊重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通过这堂课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再比如初中语文《背影》,教师在上这节课时先给学生分析情感,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父亲艰难的背影中蕴含的爱子之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也可以对父母亲情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认识,从而在生活中不顶撞父母。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实践活动中
        不管是何种教育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付诸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耳濡目染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现在的中小学生入学时都要接受军训,这其实就是一种实践。通过军训让学生了解了真实的军营生活是什么样子,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也能更好地了解自身,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就意味着道德品质的养成,两者在实践中是不分你我共同发展的。
        3两者结合,取长补短,丰富教学模式和内容
        德育教学的内容针对性极强,往往偏于理论方面,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也是德育教育空洞、难以让学生接受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依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改变之前的上课模式,贴近中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这样容易跟学生产生共鸣,得到学生认同支持,也解决了德育的死板、枯燥的教学,增加课堂说服力。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健康教育课、角色沟通、心理咨询等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客观地了解自己,提供方法来进行道德内化,反省自己。
        4联合社会教育力量
        初中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尚未形成完整的三观,在青春期成长阶段极易受到外界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因素的影响,诱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根据国家相关法规,社会具有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的重要义务,因此学校、教育部门和社会相关群体必须充分运用村委会、社区、工委、网络平台,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展开社会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设立不良网络平台举报热线,将一些传播色情、凶杀、血腥场景的直播平台和视频播放平台问题反馈至工信部和教育部,由社会群体共同监督网络环境,严厉打击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杜绝社会网络信息、娱乐场所对初中生造成生理和心理危害。同时,还可组织初中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敬老院实践服务、十字路口交通指挥等社会十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社会事物,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素质,树立健康的三观。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由于学校对德育教育的不重视,许多学校的德育课程都是由政治老师来完成的,然而政治老师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来胜任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工作,对此,学校可以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既具有德育教育知识,又有足够的心理学基础,能够为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学校要定期为教师提供培训或者讲座。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活动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个体,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这两门学科的协调发展,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抓住学科教学的机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融入实践中等各种手段,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吴丹.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析[J].考试周刊.2017(65):189.
[2]廖建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教育.2016(1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