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李强
[导读] 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改变过去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改善学生接受学习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从而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小学科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活力和活力。

李强   四川叙永县落卜镇新华村小学  四川  泸州  646400
【摘要】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改变过去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改善学生接受学习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从而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小学科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活力和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实践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44-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逐渐呈现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科学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自然成为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利用信息技术突重破难
        科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和难题。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即通过多媒体的动态展示,直观地展示知识发展的全过程,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原有的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化知识可视化,使科学教学更加生动灵活,从而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讲授“蚕变了新模样”相关内容时,学生很难理解蚕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容易了解蚕的变化,降低教学难度,作者改变了教学观念,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首先,在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收集并下载了一些关于蚕茧和蝴蝶的视频。课后,作者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在视频中,蚕吐出丝,一点一点地把自己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密封的椭圆形球体。在蚕蛹中,蚕蛹开始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并逐渐长出翅膀。通过对蚕丝变化的视频分析,学生逐渐了解蚕丝变化的过程。这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加快学生理解的速度。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模拟科学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教学时间,节省教学资源。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注重教学细节,细化科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模拟科学教学过程,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讲授“食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的相关内容时,在传统的实验中,由于实验现象耗时较长,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无法清晰地理解实验。因此,为了让学生了解盐可以溶于水,也可以随水蒸发掉,老师用信息技术模拟了完整的实验过程。在信息技术演示中,老师会将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完整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盐溶于水的现象,进而了解水蒸发干燥后的盐分沉淀现象。这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模拟科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内容,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书本上的知识和理论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甚至会导致与生活和社会脱节。


小学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教学的相关资源,并进行有效的梳理、归纳和整合,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优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教学“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相关内容时,本课程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内容。首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鼓膜的运动,让学生观察鼓膜的运动,同时,老师分解鼓膜的运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鼓膜的振动形式。之后,老师为学生演示了敲击钢尺的动作。当他用钢尺敲击钢尺时,他的手指会发出清晰的声音。然后,老师放慢了钢尺的移动速度,让学生们意识到所有物体都是通过振动产生声音的。这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发挥信息技术直观特点,展现科学实验效果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特点,模拟各种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科学实验,让抽象的实验过程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生动地展现出来,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高度虚拟现实的模拟实验情境,展示科学实验的效果,使学生在虚拟实验过程中掌握实验过程和操作步骤,加强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小电动机里有什么”的教学中,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面对玩具中的小马达,学生的探究兴趣更为明显。为什么小马达接通电源后会旋转?此时,学生们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为了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讲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小电机进行分解,使学生了解电机的内部结构,通过对电机的分解,使学生对电机有更直观的了解。这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发挥信息技术的直观特征,展示科学实验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直觉感知能力。
        五、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结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首先将学生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学习材料和各种信息,让学生进行交流,交流讨论,有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寻找自行车上简单的机械”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开展了小组合作和探索活动。活动正式开始前,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6人。小组成员确定后,老师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自行车的一些功能,并要求学生分析自行车的这些部件的原理以及机械原理在哪里使用。然后,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让他们通过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和小组合作,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教育改革、转型升级的基本动力。小学科学教师应该不断思考、分析和总结,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模拟科学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展示科学实验效果,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欧华标.信息技术让小学科学教学更精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6):79.
[2]陈冲.信息技术让小学科学教学更精彩[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12):47.
[3]强有冬,仇电全.信息技术促进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