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将中华十德融入高中班级日常管理中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包海群
[导读] 自教育改革活动稳健开展以来,如何统筹教育资源,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师要攻克教改难关之一。其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资源,亦需在学生全面发展进程中予以渗透,为此班主任需发挥教改作用,加强教育引导,用我国传统美德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本文通过探析将中华十德融入高中班级日常管理方略,以期提高高中班级管理质量,在育人活动中贯彻立德树人。

包海群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第一中学  065700
【摘要】自教育改革活动稳健开展以来,如何统筹教育资源,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师要攻克教改难关之一。其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资源,亦需在学生全面发展进程中予以渗透,为此班主任需发挥教改作用,加强教育引导,用我国传统美德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本文通过探析将中华十德融入高中班级日常管理方略,以期提高高中班级管理质量,在育人活动中贯彻立德树人。
【关键词】中华十德;高中;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85-01

        中华十德由仁、义、勤、忠、信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经由历史长河沉淀,成为中华文明桂冠上的宝石,亦是民族发展文化根基。将中华十德融入高中班级日常管理具有如下价值:第一,创建“大思政”教育环境,将德育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助力学生提升道德修养;第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优势,使学生得以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本国文化;第三,丰富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规避班级管理矛盾,为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奠定基础。基于此,为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水平,探析中华十德融入班级日常管理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人为本,用学生能接纳的方式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融入中华十德
        高中生自主性较强,硬性灌输中华十德内容并要求学生听话照做不仅会削弱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育人能效,还会使学生感到反感,使班级日常管理事倍功半。基于此,高中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管理时需发挥以人为本理念优势,了解学生群体个性喜好、发展动态、成长规律,以此为由找准中华十德融入基点,保障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入脑入心,对学生思想行为带来正面影响。例如,班主任可在关注学生前提下将真实发生且与中华十德有关事件记录下来,以校内刊物、校内广播、校内网站、班级群组等媒介为依托宣传推广,使学生能在了解有关事件同时看到新时代中华十德的缩影,并向这些学生学习,发挥榜样作用,净化校园风气,优化班级日常管理环境,以学生言行为依托渗透中华十德,保障学生能感受、能接纳、能学习,削减中华十德宣传推广阻力,为提高班级日常管理质量奠定基础。



        二、创新争优,丰富中华十德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融入模式
        创新是提高班级日常管理质量的重要举措,例如班主任可组织学生以“成语故事中的孝”为主题召开班会,鼓励学生通过情景剧表演、小品、演讲、唱歌等形式抒发个人对“孝”的感悟,为学生跨时空与成语故事中的角色对话提供条件,并对学生思想观念带来有利影响。再如,班主任可以劳动教育为依托,践行“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理念,组织学生集体劳动,有些学校为此还开辟果蔬基地,为学生春耕、秋收、冬藏提供条件,使学生能在集体劳动中感受到乐趣,在此过程中渗透农业、科技等知识,转变对劳动的态度,树立自主劳动意识,能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看到家长、教师等群体的辛苦,心怀感恩之心,积极参与班级劳动,继而将“勤”融入班级日常管理。班主任还可鼓励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创建传统文化社团,在品读文学经典、研究秦汉礼仪、学写毛笔字、参与表演忠孝短剧等活动中体悟中华十德内涵,将其与个人言行、思想、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不断增强核心素养,继而规避班级日常管理矛盾,营造良好学习及生活环境[1]。
        三、加强评价,基于中华十德优化高中班级日常管理体系
        虽然高中生自主性较强,但过于松散、自由的班级日常管理秩序容易降低中华十德渗透质量,学生成长实况无法达到班主任管理预期,影响班级日常管理成效。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评价,用评价敦促学生参与班级日常活动,纠正行为偏差,在自塑榜样、师德师风加持下发挥引导育人作用。例如,班主任在学生群体创建社团并以“国风”为依托开展日常活动时需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坚持不懈,丰富社团活动,以班会为依托检验社团活动成果,通过评价选出优秀的国画、毛笔字、汉服设计等作品在班级内展览,在装饰班级同时肯定学生社团活动成果,点燃学生持续开展以中华十德为依托的社团活动热情。除针对学生进行评价外,班主任还需立足班级日常管理实况进行自评,通过自评发现管理短板,以此为由进行教研,旨在弥补日常管理缺陷,为班主任了解、学习并渗透中华十德给予支持,使班主任成为中华十德研究者及传播者。例如,通过自评班主任可在学生创编与“信”、“忠”、“勤”等中华十德相关情景剧时加强指导,确保学生能体悟其中深意,以教育指导为依托拉近师生距离,为班主任了解学生并提出针对性成长建议提供依据,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加持下落实班级日常管理目标[2]。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十德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日常管理中予以渗透能指引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立德树人有效性,为此高中班主任需用学生能接纳的方式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融入中华十德,并丰富中华十德与班级日常管理融入模式,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同时加强评价,发挥班主任引导育人作用,继而提高高中班级日常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霞.如何在班级工作中创新的开展"三爱"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83.
[2]郑兆莹.班级环境建设对高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践探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