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华十德之“和”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陈秀华
[导读] 班级管理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共建稳定学习与生活环境,渗透立德树人,提高育人质量前提条件,只有班级管理科学高效,才能为学生和谐发展提供保障,如何发挥班级管理作用,成为班主任需探讨与解决教学管理难题之一。其中,“和”作为中华十德之一,能引领学生重新审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集体学习与生活中找准定位、肩负责任、协作互助,有效规避班级管理矛盾,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本文通过探析中华十德之“和”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

陈秀华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第一中学  065700
【摘要】班级管理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共建稳定学习与生活环境,渗透立德树人,提高育人质量前提条件,只有班级管理科学高效,才能为学生和谐发展提供保障,如何发挥班级管理作用,成为班主任需探讨与解决教学管理难题之一。其中,“和”作为中华十德之一,能引领学生重新审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集体学习与生活中找准定位、肩负责任、协作互助,有效规避班级管理矛盾,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本文通过探析中华十德之“和”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方略,以期提高高中班级管理质量。
【关键词】中华十德;“和”;高中;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83-01

        “和”即和谐、和气、和睦,是从古至今人们所追求的与他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稳定关系。“和”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具有如下价值:第一,引领学生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体悟中华十德内涵,对学生思想态度、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带来影响;第二,奠定班级管理基调,为师生解决管理问题提供条件,在民主和谐氛围下助力学生发展。基于此,为提高高中班级管理质量,探析中华十德之“和”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建和谐班级管理氛围
        首先,班主任需相信、关注、尊重学生群体,转变“一言堂”、“以自我为中心”、“教师主导”班级管理理念,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条件,旨在维系和谐师生关系;其次,班主任需融入学生群体,倾听学生意见,用平等姿态与学生互动,拉近双方距离,了解班级管理偏差产生内因,基于耐心、爱心、关心化解彼此矛盾;最后,班主任需基于学情开展日常性班级管理工作,保障管理工作内容、目的、方法与学生成长规律相符,避免管理有背学情,营建和谐班级管理氛围。例如,班主任可利用自习课时间定期组织开展班会,为师生交流互动搭建平台,放低姿态、循循善诱、耐心倾听,鼓励学生吐露心声,整合学生班级管理意见,同时采取民主管理理念,将呼声高、可操作且不违背学校管理规定的意见归入班级管理条规范畴,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明晰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需靠大家共同营建,用以助力学生肩负责任并约束言行,继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二、运用合理班级管理模式
         为保障“和”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更具实效性、渗透性、教育性,能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班主任需加大创新力度,拓宽“和”与班级管理融合渠道。


例如,班主任可采用信息化育人模式,组织学生观看与“和”相关的视频,如《奇闻大揭秘之亚特兰蒂斯》、《奇遇人生》等,通过观看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对个人与生态的关系加深理解,体悟“和”的意义,而后运用议题探究教育模式,以“‘和’在人际关系中的价值”、“班级中‘和’的作用”等议题为依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看法,确保学生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活动,齐心协力共创美好班级。再如,为渗透“和”,班主任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如趣味篮球竞赛、拔河、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加深彼此的了解,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学生归属感,削减班级管理阻力,发挥“和”的作用。班主任还可鼓励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组建合作小组,如科学小组、国风小组、街舞小组等,加之班主任组员调配,确保各组气氛融洽,在此基础上由组长负责开展日常小组活动,以兴趣为基点助力学生形成合力,在合作互助中学会沟通与分享,使“和”更具渗透性,成为班级日常管理不可或缺一部分,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1]。
        三、师生合力优化管理体系
        首先,以校规校纪为依托师生携手创建班级管理秩序,在维护班级秩序及引领学生和谐发展前提下最大程度征求学生意见,使学生能在轻松、自由、愉悦环境下学习成长,在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加持下运用“和”;其次,班主任需做好管理成果反馈与剖析工作,同时鼓励学生针对阶段性班级管理表现进行自评、互评,使学生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发挥“和”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最后,以班级管理方法创新为导向进行专题研究,在新颖管理决策推行前进行理论验证及试行,重视管理方法创新与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和谐性,避免出现班级管理脱离实际现象。例如,经由研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利用手机、相机等设备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记录下来,并编设成短视频、图组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观看、思考、探讨,保障学生自我剖析有据可依,还可发挥榜样力量,加大“和”渗透力度,学习他人合作互助、谦逊有礼、心胸宽广、敢于担责等优秀品格,继而助推高中班级管理活动科学发展,为“和”的运用给予支持[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和”是中华十德之一,是中华民族为人处世的智慧,经过历史积淀与实践检验“和”在家庭、社会、国家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此高中班主任需重视“和”,营造和谐班级管理氛围,运用合理班级管理模式,师生合力优化管理体系,使“和”成为引领学生和谐发展宝贵品格,有效提高高中班级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天宝.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0):170,172.
[2]潘美玲.基于人本理念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探究[J].读与写,2020,17(27):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