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陈艺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陈艺
[导读] 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同步实施的背景下,教育部开始主张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观念。语文学科中包含了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并融入国学经典,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弘扬民族文化,抵抗不良文化与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帮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学经典的渗透的特点,并重点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有效渗透方法,以供参考。

陈艺   平昌县南风小学  四川  平昌  636400
【摘要】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同步实施的背景下,教育部开始主张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观念。语文学科中包含了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并融入国学经典,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弘扬民族文化,抵抗不良文化与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帮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学经典的渗透的特点,并重点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有效渗透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经典;特点;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81-01

        在我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之后,在国家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大量的外来文化涌入我国,而国外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对于处于思想观念发展观念时期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不良的影响。人们开始以追求国外文化与国外习俗为潮流,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开始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的重要性。
        1.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国学教学的意义
        1.1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塑造
        在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学文化中礼仪、孝道等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从小就能够以国学文化严格的要求自己,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在今后高年级的学习以及进入社会的工作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其身心更加健康的成长。
        1.2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学学习进入了发展的高峰,各种国学班如雨后春笋班涌出,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文学修养。在当前比较热播的节目中,也有很多针对国学开展的,国外也很重视对于中国国学的学习。但是要想真正的理解我国的文化,讲国学复兴,这些都是不够的,只有从教育抓起,从小抓起,让国学扎根于学生的心理和头脑里,让学生对于传统的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国学才能够不断的被传承下去。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文化修养。
        2.国学经典的有效渗透方法
        2.1活跃课堂气氛
        据教育心理学家分析,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与记忆效果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语文教师在国学经典的渗透中,应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国学经典学习中感受了乐趣。


如小学二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词汇的积累,教师可以开展利用游戏化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成语接龙活动,让小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情况下学习到更多新的成语,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性,增加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2.2开展多样的朗读活动
        首先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学习的国学内容,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坚持几个原则:第一,鼓励原则。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即使有读错的地方也不可以严厉的批评,而是要耐心的引导学生进行改正,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大胆的参与朗读活动。第二,因材施教原则。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先天的差异,并且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都存在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国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习任务细化,分成容易达到的目标,不断的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
        2.3示范引领
        虽然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都有标点符号,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低,经常会出现断句不当的情况,误解了文章中的含义。如在《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学生经常会误读为“非常—道”、“非常一名”,经过教师的示范引领,纠正学生的错误读法,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法为“道一可道,非―常道;名一可名,非一常名,让学生掌握正确读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4故事激趣
        小学生对故事可谓是情有独钟,以期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对于事物的理解需要依赖于具体实物,因此在语文国学经典渗透中,应利用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创编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小学生从枯燥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以一种更加轻松、有趣的方式学习语文。如在《诗经・兔置》中,教师可以将其中包含情节编制为学生听得懂的“武夫与公侯”故事,在进行诵读,有助于增加小学生对《诗经・兔置》内容的深入理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创新教育方法,并将其作为一个长期坚持的任务,挖掘国学经典中的文学价值,将其合理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诵读积累,通过国学经典教育教学的开展,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助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诵国学经典品百味人生——探究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董玲萍.中国校外教育.2015(30).
[2]农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张玫瑰.河北师范大学2016.
[3]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邬靓婵.四川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