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补充教育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蓝花荣
[导读] 农村的留守儿童是一个严肃的教育问题,教师要建立起更加有效、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模式,由此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使其沿着正确的学习方向来发展本人的学习能力,克服自我的负面心理,从而成长成才。对于留守儿童,教师不能够仅仅使用常规化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进步和发展,更要令拓展自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由此能够打造起更加丰富的教学体系,由此令更多的寄宿制家庭出身的儿童都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取得全面进步,

蓝花荣    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中心小学
【摘要】农村的留守儿童是一个严肃的教育问题,教师要建立起更加有效、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模式,由此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使其沿着正确的学习方向来发展本人的学习能力,克服自我的负面心理,从而成长成才。对于留守儿童,教师不能够仅仅使用常规化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进步和发展,更要令拓展自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由此能够打造起更加丰富的教学体系,由此令更多的寄宿制家庭出身的儿童都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取得全面进步,
【关键词】农村教育;留守儿童;补充教育;模式探讨;分析因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66-01

        当下的农村教学体系刻板、乏味、单一,因此农村教师应该丰富并发展自我的教学体系,令更多的小学生感受到自信、自尊、昂扬和热情,这样,教师也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意义都是重大的。农村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具备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不能够以单一的教学模式去引导学生,而是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渠道去构建教学模式,从而令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由此突破自我的学习桎梏。
        一、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难以找到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当下的出身于留守家庭的农村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前进动力和前进勇气是不足的,也是匮乏的,学生只能够沿着一条逼仄的道路去发展自我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前行模式是很成问题的。教师要正视到这些问题,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习瓶颈,找到解决的途径及方案[1]。
        (二)自我的自律意识和自尊意识不足
        出身于留守儿童家庭的小学生在学习能力不足的同时,自身的自律意识和自尊也是成问题的。学生不能够用强大的自律意识来管束自我,也不能够用自尊去克服自我的自卑心理,走出一条属于自我的金光大道。小学教师不能够把没有自尊和自信的学生培养成才,这是一个大问题。没有自律和自信的学生,就像是一个没有求生意志的病人,任凭是何等出色的医生和教师,都无法展现自我的能力。
        (三)学生的前途是暗淡无光的
        留守家庭的学生,因为自身的学习能力、自我管束能力、自我克制能力、计划性、目标性等等都非常不足,因此这些学生在农村小学中,也注定是一批素质低下的学生,这样的学生的前途是暗淡无光的。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不是令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取得更大的成长和进步空间,而是令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突破空间,这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意义是重大的。教师应该打造出更加公平的教学体系,令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发展自我、强化自我,也能够令那些出身于留守家庭的学生,放弃自我的被动心理,扫除自我心底的阴霾,从而成长成才。



        二、农村小学教师应该如何运用补充教育以帮助学生
        (一)开展补充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不应该仅仅面向一些普通的学生,而是应该令全体学生都能够发展自我、强化自我,也能令那些内心充满孤苦无依之感的学生,找到自我的生命希望和动能。因此教师有打造起补充教育的必要。学生只有提升了个人的精神力量,才能够完成好学习任务,如果学生的人格不独立、毅力不强大、自律能力低下,断然无法在学习的同时,令个人成长、成才。因此,农村的小学教师,不能够成为一个只开展普通教育的个体,而是要成为一个从心出发,认真地激活学生的内在动能的个体,由此才可以开创出不同反俗的教学风气,令自我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2]。
        (二)通过补充教育令学生养成独立人格
        学生应该建立起独立人格,教师打造的补充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独立人格,如果学生不能够具备独立人格,那么自己只会成为一切教师的附庸,也会成为家长的附属品,一旦没有了家长的关爱和体贴,自己就成为了丧失存在意义的个体。小学教师要帮助学生,使其能够懂得自我的存在意义,继而能够自尊、自爱、自信,并且相信自己能开创出伟大的事业。小学教师要因地制宜,认认真真的和学生开展互动交流,使得学生懂得自我存在的意义便是用个人的能量去照亮他人、照亮周围,用奋发和上进,获取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生。
        (三)通过补充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自律能力
        农村小学教师要成为一个善于帮助学生提升其自律能力的个体,唯有学生提升了自我的自律能力,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高度的自律和自觉,认认真真地完成好形形色色的学习任务,并且时刻勉励自我、时刻推动自我,令自我成为一个不畏惧压力,时刻提升自我的个体。小孩子的好动活泼的天性决定了,不少孩子的自律欠缺。因此小学生在学校期间,容易出现形形色色的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突破[3]。当下的自留守家庭走出的小学生,因为没有家长的严格督导,自身的自律能力更加成问题,因此,教师要严格督导这些学生,使其严格完成好每一天的学习任务,不规避自我的学习责任,成长为一个注意力集中、务实高效的人。
        (四)通过补充教育使得学生建立起强大的希望和勇气
        希望是好事,或许是人间至善。当下的从留守家庭中走出的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的问题便是自我缺乏希望,同时勇气不足,这两个问题导致了学生无法取得更大的提高。小学生应该得到补充教育,从而建立起关于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正如一首诗中所呈现的那样:相信未来。小学生年少,应该对于自己的未来的生活建立起更加强大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突破自我的局限性,由此成长成才,缺乏希望和勇气的学生,注定无法成为一个栋梁之材。教师要为学生构建起学习规划,使得那些基础能力薄弱的小学生,可以沿着正确的发展轨道,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由此能够感受到在学习上的获得感。
        结束语
        自留守家庭中走出的小学生不能够成为一个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自我放逐的个体,而是要在教师的补充教育的帮助下,建立起自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准则,从而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地克服自我的学习难题和学习困难,沿着正确的学习之路来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由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必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19,32(1):29-36.
[2]王世忠,王一涛.农村教育贫困的经济根源——利益集团的视角[J].特区经济,2018(5):15-16.
[3]陆清华.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区为例谈留守儿童[D].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