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低学段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黄德超
[导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不断体验各种数学活动的结果。在低学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式。学生应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不断体验各种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学习资源,使学生通过实践、反思、应用有效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黄德超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天等镇中心小学  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不断体验各种数学活动的结果。在低学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式。学生应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不断体验各种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学习资源,使学生通过实践、反思、应用有效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低学段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反思;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206-01

        一、前言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感性认识、情感体验和应用意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不断体验各种数学活动的结果[1]。学生的数学活动体验是学生个人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是在低学段小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经验被解决问题的经验所取代,战略意识薄弱,因此在面对具体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根据其课程特点,“综合与实践”应该是培养数学活动经验的摇篮。“综合与实践”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特点是注重实践和综合。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发现“综合与实践”是实现“积累活动经验”目标的有效载体。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一般经历“感知-内化-提升”的过程。在“综合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二、教师要注重实践过程
        在“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省时”和“高效”,实践的内容和过程常由多媒体演示来代替,由教师的讲解来补充,变“做”为“看”“听”,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更多的是实践的结果,综合实践课上成了综合练习课[2]。经验在其中已经完全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活动之中,数学活动经验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低学段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感觉器官感受身边事物,帮助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丰富的体验,逐渐积累经验,虽然低学段学生的这种认识是模糊的、粗糙的,但是如果加以提炼、提升,便能成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时,可以利用书本、铅笔出题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和方法,对于理解能力稍好的同学,教师可以提高难度、题量,引导其自主出题,丰富其活动体验,促进其经验积累。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可以利用铅笔等道具,让其通过道具的数量变化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



        三、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反思
        在一些教师眼里,学生只要参与了活动,只要经历了探究过程,就自然地产生了经验。所以,这些老师忽视了对“综合与实践”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指导,让学生在活动时放任自流。这样的“综合与实践”课会让学生的经验达不到内化形成,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交流和总结,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整理自己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将实践中模糊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的情境,完善自己的经验体系,形成数学活动的经验[3]。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时,老师组织学生总结乘法口诀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引导学生反馈所学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题,培养学生由浅入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思维活动,学生将自己的体验系统发展到更深更广的层面,新的体验不断产生。学生在活动中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反馈中有意识地总结和提高。这个活动过程内化了探索和反思中的经验,保持了成长的方向。
        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经验
        体验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经验来源于实践,最后回到实践。经过实践、反思、内化,并且注重应用,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流现有认知结构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运用已具备的活动经验,解决新的问题。随着经验的增加,学生会越来越熟练地运用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解决问题,并在运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所获得的经验不断概括化。教育家杜威曾这样论述教育:‘‘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儿童静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东西,而应在活动中通过‘做中学’获得经验的增长。”因此不能忽视儿童的实践活动,低学段小学教学中应该把儿童的经验作为起点,使学生经验在运用中不断积累增加,低学段小学教学应和儿童充满活力的经验相联系。知识应在实践中获取,又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产生更加完整的知识。在“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中,我们更应重视经验的运用过程。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策略方法更加重要,而获取知识的方法要在运用中不断地体会总结加以提升。例如,教学高年级的“综合与实践”课时,有了先前各年级的经验基础,学生在上“综合与实践”课时,就能更加自如地进行解决问题前的测量、调查以及合作、反思,在新一轮的实践中完善经验系统,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有效教学。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践性、过程性、问题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但在选择学习方式时,要注意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呈现学习成果时,要体现创造性、思想性、生成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重实践、重反思、重应用,以使学生有效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高卫杰.从"经历"走向"经验"以"经验"锻造"精神"--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累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1):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