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何毅
[导读] 知识与生活之间息息相关,初中数学也是如此。初中数学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其需要注意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结合,这样既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即是针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探析,供大家参考。

何毅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中学
【摘要】知识与生活之间息息相关,初中数学也是如此。初中数学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其需要注意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结合,这样既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即是针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探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219-01

        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他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比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理解周围的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意义。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根本价值体现在能够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培养的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往往会认为对数学的学习较具难度,同时缺乏趣味性,这也就使得他们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对数学的学习过程较为抵触,缺乏兴趣,根本不会主动的参与到对数学的学习当中。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初中教师没能够了解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没能够加强初中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当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善,保证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效果,那么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提升,其学习成绩与数学素养也就都可以得到培养。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以丰富的生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滋生厌倦情绪,学生不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相反还会认为数学抽象而枯燥,对数学学科彻底失去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头等要务。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开展数学教学,能以熟悉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来学习枯燥而抽象的知识,让整个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而积极。实践证明,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将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学真实可信而亲切,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对数学学科的喜爱,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以集中的注意力与活跃的思维来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
        数学教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可为学生创设一个较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也课帮助学生较好探讨生活化数学问题。因为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助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将一些生活情境进行一种重现,在生活化情境中,让学生依靠他们自己积累生活化经验,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训练学生运用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强化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比如,数学教师在教学“单项式的加减”这些数学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菜市场当中的商贩,他们是怎么样使用秤的,还可以让学生观摩数学教师使用天平的实例,以天平在两端增加不同重量的东西,使天平发生倾斜改变,进而让学生思考天平两端的重量关系。从而使学生联想和理解单项式加减当中的一些基本法则,达到理解单项式数学知识目的。
        (三)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教学评价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生活化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意生活方面的内容,促进生活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当前背景下, 我们在教学测评的时候一般都是从教师上下课时间、上课效果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 不可否认, 这样的评价对教师个人的上课习惯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非常微弱。我认为, 在进行教师测评的时候还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生活化程度。 正如前面所介绍的,数学作为应用型的学科,联系生活是必须的,初中数学的教学应该要特别重视教学策略上的生活化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学测评的时候,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程度应该纳入评价体系,并占到较高的一个比例。这样能够有效引导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够充分将生活联系数学知识,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更喜欢这样的课堂,收获更好的效果。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会认为学好数学没有多大的实在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在实际操作时,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其实“新课标”本身的要求就已做了更好的调整,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被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十分强调数学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到这种联系,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数学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概念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概念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强调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断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建金.浅谈初中数学易错题的成因及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1):58.
[2]吕新峰.初中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黑河教育,2020(11):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