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为民
中国政法大学
摘 要: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在大学教育工作中,德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课程德育可以为大学教育的立德树人工作提供动力。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准确地定位德育课程,形成科学、有效的德育方式,推动教育的创新,确保立德树人的目标顺利实现。
关键词:大学教育;课程德育;战略定位;实现策略
引言
在现代化高等教育工作中,课程德育是一项关键的探索主题。课程德育的目标定位是,在大学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培养新时代的人才。通过课程德育的建设,实现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指导,激发大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德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同时,课程德育还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德育能力,从而为大学生创造德育文化的良好环境,推动大学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1课程德育的战略定位
当代的大学生属于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成员。大学生不仅需要重视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提升道德素养。在现代化社会,大学教育应该以德育树人为根本目标,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课程德育的战略定位,可以从目标、课程以及主体方面进行。
首先,从目标层面,课程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完整人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新阶段后,大学教育应该主动承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人才的重任。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需要具备理想的人格,在价值观与道德观方面展示魅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课程德育中涵盖的“德”,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德。课程德育的目的是培养时代新人,通过大学专业课程的展开,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
其次,从课程层面而言,课程德育应该形成大学教育中新的课程形态。因此,需要大力进行课程改革,构件崭新的课程形态,规避当前大学课程形态中容易出现的的弊端,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课程德育是大学专业课程的另一种延伸,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德育教学模式。
课程德育能够展现大学教育重视全面育人的趋势,促进德育和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从而推动不同专业课程内容与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强化,促进大学教育的稳定发展。
最后,从主体层面而言,教育的主体有教师与学生。课程德育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对于教师来说,大学教育中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需要拓展德育的内容,主动地将德育与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相结合,达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德育要求大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发挥自身的个人魅力,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充分认识到课程德育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与教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督促彼此的成长。
2课程德育实现的策略
2.1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
课程德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观念,要立足于我国大学德育的发展进行长期的规划。在促进课程德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因此,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政策支持,二是校园文化。在政策方面,课程德育能够发挥长期性、根本性、以及全面性的保障功能。有关部门可以将课程德育添加到教育政策中,提供政策支持。课程德育是大学专业课程与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全面地布局,建立完善、有效的保障机制,才能推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校园文化方面,课程德育可以发挥净化与浸润的保障功能。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大学内部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综合体。大学可以围绕德育建设校园文化,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引导作用,并且添加德育的元素,形成富有学校特色与新时代特征的大学校园。
2.2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同向同行
将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紧密结合,促使二者同向同行。“同向”指的是,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标。“同行”指的是,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具有协调性。因此,在新时代,大学教育应该重点发挥课程德育的优势,将课程德育和德育课程进行有效地融合,促进课程德育的稳定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有力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进行有序的课程德育优化,推动课程德育的健康发展。
2.3激发专业课程和德育内生共鸣
大学教育应该准确判断专业课程和德育的契合点。第一,大学教师可以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适当地添加德育内容,规划德育方案,按照德育的导向,深入挖掘德育资源。各专业课程的教学都需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并且,不同的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可以适当地引入先进典型案例的内容,强化学生的视野。第二,不同专业课程涉及到的方面各有不同。那么,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事件,提取对应的道德知识,采用有效的沟通方式,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科学地安排课程德育内容,激发专业课程和德育的内生共鸣。
结语
在当前大学教育中进行课程德育的定位,探索课程德育的视线策略。这种做法不仅是对课程德育的重要研究,也是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创新思考,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课程德育要求大学不同专业课程与德育紧密相连,发挥大学教育的实际作用,调动所有积极的元素,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课程德育的稳定、健康发展。同时,可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文化与格局,为新时代培养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海峰. “全程育人”理念下学校德育工作立体化推进研究[J]. 青春岁月. 2019(05)
[2] 危晓燕.理解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三重维度[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07)
[3] 王宇翔.高校立德树人的难点与实践探索——基于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视角[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4] 吕康清.新时期德育工作创新[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