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责任父母,帮助孩子戒掉网瘾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5期   作者:孙建红
[导读] 目前在小学叫停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网瘾成为首要应对的问题

        孙建红
        湖南省涟源市蓝田街道新新学校,湖南 涟源 417101
         
        摘要:目前在小学叫停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网瘾成为首要应对的问题,为有效地引导小学生摆脱网瘾带来的影响,家长应转变传统的批判、指责教育形式,而是站在小学生的立场,利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小学生预防因为网瘾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应对小学生在网瘾方面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教育工作目的。
        关键词:网瘾;网络安全;家庭教育
        一、小学生网瘾的心理成因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小学生的网瘾心理,主要隶属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其将特定的成员看作是有着一定需求的个人,将其媒介活动当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需求得到满足,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也属于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在此情况下,分析小学生的网瘾心理成因,主要表现为:
        (一)心理防御体系尚未成熟
        小学生面临着学习和现实生活方面所遭遇的挫折,会急于解脱,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不能消除其在挫折之后负面心理的情况下,会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寻找应对矛盾的方法,小学生经常会选择在虚拟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缓解自身在现实学习或是生活中的失败感、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讲,在个体对幻想较为依赖的情况下,很难获得相关的成功体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小学生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防御体系,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挫折,而是选择到虚拟的网络中寻找途径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这就导致其形成了网瘾。
        (二)社交方面的心理问题
        一般情况下,对于社交恐惧症的心理问题,很容易诱发网瘾的形成。小学生的社交恐惧症,就是在社会生活或是学校的学习活动中,不愿意或者是不敢和其他人相互交往,部分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过强,而不愿意参与到社交活动中,一些小学生由于曾经在一些场合中与人交往留下了心理阴影,不愿意参与到现实生活的社交活动中,但是,人际交往有属于小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所以,很多小学生会选择到虚拟的网络中交往,认为网络环境较为安全,为人际交流能够提供广阔空间,可以避免尴尬或者是心理压力。这也是小学生形成网瘾的主要心理原因,如果不能正确地指导和心理疏导,将会导致小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是学习中,过于依赖网络环境和虚拟平台,难以积极参与到现实的网络交往中,对其身心发展与学习方面的进步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过于追求心理方面的满足感
        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除了要努力学习、积极面对之外,还需要抓住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成功的获取很难。然而,在网络的环境中,小学生具有个体性的特点,可以通过网络虚拟环境体验成功感。尤其是在网络游戏或者是聊天的过程中,可以更快地获取成功感。

如在网络游戏中小学生会在游戏通关的情况下,激发其征服欲还有好奇心;在网络聊天的过程中没有拘束,可以尽情地将自身的心理能量发泄与释放出来,可以使小学生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这就导致一些小学生过于依赖网络环境,追求心理方面的满足感,形成了网瘾。就目前多数的有网瘾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性格较为内向、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且成就感很低,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与焦虑情绪,再加上部分小学生缺少家庭亲情的温暖,很容易选择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进行人际交流,以此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在小学生形成网瘾之后,会表现为:每天的上网时间比同龄人的上网时间长很多,并且有说谎隐瞒自己上网的现象,且视力会有所降低,生物钟开始紊乱,甚至还会出现神经衰弱的现象,一些小学生还有逃学上网现象,脾气较为暴躁,如果不能合理地干预与指导,将会导致其长远发展受到不利影响。
        二、小学生网瘾问题的教育对策
        上述分析了小学生网瘾的心理成因,在全面了解网瘾的心理成因之后,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网瘾心理特点,科学采用教育方式应对问题,有效地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具体措施为: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
        多数小学生上网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在此情况下,就应该争取家长的支持,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干预和教育疏导。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将电脑设置在公共的场所,规定小学生的上网时间、网页的浏览内容等等,在此过程中家长不应该强制性地进行管理,而是要慢慢疏导,以免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此同时,家长应该为小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上网的行为习惯,使得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根本上预防网瘾的问题。在小学生已经形成网瘾之后,家长不可以一味地责骂,以免形成“小学生不理性、家长指责、小学生回避家长想要进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更加不能从网络中自拔”的恶性循环,而是要合理地进行指导,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满足小学生的需求,给予一定的关心、关爱和肯定,相互之间平等地沟通交流,使得小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和谐氛围,不再想要凭借网络世界摆脱现实。
        (二)家长有效陪伴
         许多家长都整天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这个陪伴是指有效陪伴,是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陪孩子做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家长一边玩手机一边陪伴孩子。有效的陪伴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觉得被关注、被爱。有效陪伴帮助孩子创建丰富的内心,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内心充实了就不会依赖于网络。有效的亲子陪伴有很多形式,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书、一起做手工,或者走出户外一起做运动等。
        三、结束语
        近年来在小学教育中受到小学生网瘾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小学生网瘾的心理成因,主要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成就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到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成功的喜悦感,在此情况下,家庭教育工作中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网瘾心理成因,编制完善的教育指导计划方案,在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培养小学生的网络素养,使其在现实的生活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从而摆脱对网络虚拟环境的依赖。
        参考文献:
        [1]赵敏芝.如何帮助孩子戒掉网瘾[J].上海教育,2019(45):34-35.
        [2]陈志全.网瘾少年背后的家庭教育[J].人民教育,2019(65):26-27.
        [3]黄丽玲.家校联手帮助学生戒掉网瘾[J].当代家庭教育,2019(13):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