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5期   作者:全建红
[导读] 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更是如此。
        全建红
        郧阳区谭山镇中心小学 湖北省十堰市 442522?
        摘要: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更是如此。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内化所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不断感知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价值,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为此,深入分析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之策极为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能力;提高策略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提升小学数学中学生应用能力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应用对于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开展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种理念,让数学的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知识。在学生的眼中变得更加生动亲切,因此,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够帮助学生去理解整合数学的知识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学习的感受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应用能力理念的融入从这些方面都会有一定的促进。应用能力的理念强调,数学的知识和实际的生活案例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们学会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和建构数学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生活。所以,这两者本身就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用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的发展,更能够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所以,这是一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理念和行动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这种价值,并且积极的推进小学数学的应用能力的教学工作。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的措施
        2.1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解题思路
        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将知识学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在面对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挂钩,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以生活中的事例来丰富课堂内容,鼓励学生主动走进数学,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是非常丰富的,那么,小学数学教师要特别注重将这些实际应用的场景搬到课堂上来,例如,小学阶段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不断地训练夯实,而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让学生摆摊卖东西或者开超市这样的方式来练习计算的话,他们的兴趣会更加浓厚,而且练习的效果会更好,这是一种游戏的情境方式,学生会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不知不觉的,他们数学的计算能力会显著的提高。这也增强了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性,让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也给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更多的刺激条件。
        2.2设置实践化的教学活动
        实践化的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解及巩固所学的重要渠道,并且也能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顺势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相关内容之时,就可以设置如下实践教学活动。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是对三角形进行有效认识;其次,向学生展示活动方式,即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组内每位学生提供相同的教具,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制作“三角形”图形,之后组内成员相互交换制作好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包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在此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最后,老师要求学生将自己所制作的作品中写上名字,将三角形各边长的长度和角度测量好,并标注好,将之展示于教室后黑板的手工展示区中,更好的学习与讨论。

相信在此种实践化教学活动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对于图形的特征会认识得更加深刻,能为学生应用能力的更好提升奠基。
        2.3加强自身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
        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有着榜样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举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能够将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数学的教育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教育,在课堂的背后也有着许多能够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因素。比如教师的教学热情,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老师的自身形象和对学生的心理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热情讲解能够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热情是能够传染的,教师的热情更能使学生在一天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轻松。不但能让学生没有那种昏昏欲睡的感觉,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有一种保持继续探讨下去的积极性。老师的专业素质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这个时候就要站出来给学生们解决这些问题,专业素质过硬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学习完《多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之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调查类的作业。即让学生去生活中观察有哪些多边形,作好记录与计算,等到下节课与同学交流与分享,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为顺利的理解,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应用。再如在学习完《统计与可能性》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数字日记形式的作业。即让学生对家庭及自己每天的开支进行详细记录,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父母及自己对家庭支出有具体的了解,还能够对不必要的开支内容进行了解,既能够学以致用,又能够有助于学生节约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设置应用化的作业极为必要,老师需要基于实际教学内容,设置丰富多彩的应用化作业,以此来确保学生不会出现对应用化作业不感兴趣的情况,持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素养。
        2.4数学应用能力教学的评价工作
        评价工作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设计实施,而且要有评价和反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合理的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从应用能力理念的融入来看,教师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从而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更加准确的评估。由于我们重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育应用能力的理念融入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准确的评估到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能只是关注在数学的知识,掌握方面更要关注他的应用情况如何。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我们从应用能力的角度在评价的方式方面进行创新整合,能够让评价真正可以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想了解的东西,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学生应用能力数学的水平如何。通过评价我们能够认识到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优化调整,提高教学的整体效能。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全心全意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知识的教学工作,力图为数学知识赋予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窍门,逐渐树立学习自信,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具体实践应用能力。如何有效推动教学进度和提升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仓怀宝.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有效性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148-149+138.
[2]韩方廷.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54-56.
[3]黄芳霞,杜波,龚布,谢龙凤,钟锦.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及能力培养的研究[C]. 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66-76.
[4]刘朝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3):48+50.
[5]孙伟海.探析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资讯,2019,17(17):133+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