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玲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黄埠镇中心小学 516353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当代教学进度的推进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教改的逐步推进,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被重视。小学阶段处于学生发展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智发育、成长习惯、价值观念等,都在初步的认识状态。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响应教改的号召,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施德育教育的激励策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小学德育 教育管理
一、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
小学的德育教育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实施激励策略,从生活中学生能理解的一些小事来引导激励。把学生在学校的德育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小事中看问题,以小见大,领悟人生的大道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积极帮助同学,或者主动上交捡到的财物,班主任都要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在班级考核评价中进行加分鼓励。这样可以很好的刺激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学会明辨是非,能够自觉自主的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1.渗透作用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阶段,校园文化对他们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都会给学生带来长时间的微妙影响。道德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在特定的道德教育中,应当强调德育使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注重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能够不自觉地产生微妙的影响,接受良好的教育。优秀的校园文化,一直影响着学生的话语和分歧的每一步,所以德育理念就在你的脑海里。
2.2.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许多教师都知道在教学中要减少批评学生而多加鼓励学生,所以如果教师的赏识都使用一样的形式,对每个学生都用类似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对这种赏识司空见惯,也并不期待,甚至会出现对这种赞赏的反感。学生对于这件事情往往期待充满新意的赞赏,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赏识也有同样的作用,只有教师真心的发现学生与众不同的变化,才能够使学生得到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和不同学生之间的关系,利用这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内心认同。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威信,往往使用严肃的态度应对学生,没有和学生走近,难以理解到学生的思想。只有教师放下架子,走入到学生身边,并对学生的状态展开了解后,才能够在赞赏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也能够在这种赞赏中得到相应的鼓励与提升。
三、教育应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3.1.教育需要承认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对失败的接纳。
这种教育在引导学生发掘自身闪光点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能够在成长中逐渐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感,强化学生在发展中的自信心,使学生发挥出个人的特长以及个性,从而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失败,永不气馁的精神,以及不断进取的信念。核心还是在于使学生能够培养出毅力与积极的心态。我们要从学生的表现以及行为等不同层面深入对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从生活中的心态出发,和学生构建起紧密的联系,利用沟通和交谈培养学生的特色个性,使学生能够快乐自由的成长。
3.2.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创造赏识的情境。首先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到作为一个集体,班级内部既有内向自卑和孤僻的学生也有开朗外向活泼的学生,往往内向孤僻的学生更加希望得到赏识,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会被忽视。从而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与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难以要求教师一个个的去应对和培养。而是需要教师转变思维模式,从自身做起,以改变班级环境以及氛围的形式,创建充满赏识气氛的班级氛围。发挥出不同学生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利用这种形式事半功倍。从班级的管理实践来看,利用群体得到班级管理效果的形式有很多。可以利用班级作为组织形式,表现各种类型的多彩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中的良好舞台,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背景中互相赏识,并且在成功中得到引导,使学生都能够从班级和学习中得到自信与发展。
2.2从不同的方向着手,使学生能够建立起自赏的心态。赏识教育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展开挖掘,与学习能力的激发,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做出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自我欣赏,这也是实现学生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增强自我个性展示的基础,在培养和引导学生建立自赏能力的渠道有很多。如,在教学实践中或班级管理中,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互动性强的小游戏,使学生能共同的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帮助,教师也对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引导,调动学生展开对自身能力的思考,使学生能够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获得自我欣赏的能力。
3.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合理的家庭教育体系。学校的道德教育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身的影响,使学生的行为国际化。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为此,为了各方面的多层次建设,影响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德育的合力,可以发挥多用途德育力量,在德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正是由于德育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加强了对小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的领导教育,纠正了大学生的不作为行为。此外,教师和家长应加强联系,了解学习条件和学生生活,家长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对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微妙的影响,建立现代教育体系,使教学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综上关于学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德育到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在培养德育过程中,德育要进入课堂,学校和教师必须坚持德育教育,教师要定期进行德育,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校园文化对学生有微妙的影响,学校需要树立德才观念,不仅要为青少年提供教育知识,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增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小学生德育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20,000(024):161-162.
[2]伍华.浅谈小学生德育教学的方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000(005):136-137.
[2]牛光文,赵红梅.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