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5期   作者:姚惠慧
[导读] 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也是高中阶段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课程
        姚惠慧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224002
        [摘要]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也是高中阶段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素养。《算法和程序设计》一直是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一直是教师面对的难题。本文就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与其中的难点,浅谈新课标下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时代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学生在社会能够良好发展的基础。高中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着较大的影响。“算法与程序设计” 课程虽然是选修,但却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掌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基础不同
        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开设,但是信息课程在初中并没有安排合理的课程进行教学,再加上高中的学生生源地不同,在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就导致学生在高中学习信息技术时,学习的起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教学时间不足
        《程序设计》这一学习模块是信息技术课程中重要的一环,其中VB程序设计语言也是信息技术课程中重要的基础内容。这一章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众多的理论知识,包括常量、变量,也包括数据类型和典型算法等,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学生才能后续的程序设计中有足够的理论支撑,才能让学生具备自主编写程序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满足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求,使得学生不能有效掌握其中的知识。
        (三)上机问题
        《程序设计》的理论课程在教学时,很多时候学生都能够理解其中的知识点,但在进行上机操作时,就会出现各类问题。而且即使学生对于教师教授的算法知识有了足够的掌握,但并没有掌握其中算法的精髓,程序的编写也仅仅能够模仿,一旦体型出现变化,学生就无法独立完成。
        二、改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措施
        (一)结合大数据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热点,向学生讲解计算機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从而让学生理解开设C语言学设计课程的目的,端正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态度。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突出程序过程讲解。对初学编程的人来说,必须先掌握C语言的一些基本语法才能进行编程。上课时先讲清楚例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再探讨解决思路并总结出算法过程,然后再结合算法的实现讲解每个步骤所用到的语法知识。这样既加强了程序设计思维方式的培养,又将烦琐的概念和语法知识点都分散到不同的例题中去。
        例如,我们的第一堂课从“Hello world”程序的编写开始。

第二个例题是编写计算圆面积的程序。这样两个例题基本涵盖了第一次课所要讲授的所有知识点,同时整个讲解的过程也暗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由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思想,潜移默化中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
        对整个课程而言,前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基本语法知识的学习和代码编写能力训练,因此选择的例题通常是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但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设计选择例题时应该逐渐加大难度,同时通过讲解一些解决典型问题所需的经典算法来重点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二)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激励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编辑调试自己所编写的程序来发现并改正其中的错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编程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实验课的效率,需要将实验内容作为作业至少提前一天布置给学生,并要求上机前事先在纸上完成,这样就可避免课上现场编程导致的实验任务不能完成的问题。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内容和提高内容两部分,基础内容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占实验评定成绩的80%,提高内容难度稍大,一般2个题目,每多完成一个题目增加10分。同时,为了防止个别学生抄袭别人的程序代码,老师在评定成绩时应做到仔细认真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当前高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向以计算思维为总的培养目标。作者认为计算思维的培养,就是在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最为恰当。计算思维的能力体现也应该是落实在解决问题上。从“问题”这一思路来看,程序设计课程的最大特色就是“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这个过程需要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建立模型并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从思维模式方面看,程序设计也是一个在不断重复的思考训练的过程,非常接近计算思维的重要特点。从这个角度看,程序设计相关的课程更加适合对计算思维进行一系列有效训练。作者从“问题”这个关键点入手进行了课程设计,把问题作为教学的主导关键词。在以问题为主导思想的教学活动中,强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在总结问题的环节还会不断强调“预防问题”的重要性。
        (四)改革成绩考评方法
        发挥考试的激励与诊断反馈功能。目前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成绩的构成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由考勤情况并参考实验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决定,不能反映真实的平时学习情况。期末考试70%的占比过高,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只注重期末突击。为了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必须对这种成绩考评方式做出改革。
        教学是老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构成的一种师生共同认识和实践的活动,但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关注教法而忽略学法,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因此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作者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过程、实验组织过程以及成绩考评的方法及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改进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如何深层次地从“学”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仍需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莫玲,姚屏.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
        [2] 赵娟.C语言理论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