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菊
德州市实验中学 山东德州253000
摘要:“微课”属于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而“微课”一词也无法在现代汉语词典或者是辞海中找到对应的解释,其仅仅是对“微”这个字做出了准确的定义,大致来讲“微”就是:小、少、精等。而纵观现在的一些新兴词汇:微博、微信、微课,这些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小、少、精”的相关含义。一般现在的教学中,普遍认为“微课”就是“微信教学视频课程”的简称,是以视频为载体的一种全新知识表现形式,让对应学科的知识点或教学环境得到更好的展现。?
关键词:高中生物 微课 指导
生物学科的微课基本分为四种类型,即“讲授型、概念型、知识点检测型、实验型”。针对上述类型,可将“手写+录屏、卡通动画、课堂实录、PPT录屏”与之结合,其综合效果必定超过单一形式。微课设计中,应注重学习资源的提供及教学反馈,即支助服务,包括提供学习评价,内置必要的学习支持,如学习管理、认知工具等,提供知识地图,智能化推送学习资源等,呈现学习者需要的学习信息,有效帮助学习者建构认知体系,避免教师再次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根据原则、类型,完成框架,了解其他研究人员提供的资料,并提供资源服务。?
一、冲破教学模板,突出知识重点难点?
随着电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在实施高中生物教学时多数借助新媒体从事教学,譬如PPT等,但是在增强教学程度的同时,我们也不丑陋到仍然有一些问题,学生不能形象直观的了解学习内容,对课程内容印象不深刻。高中生物内容的难点主要聚拢在细胞、基因以及内环境中,这些内容以图片形式展现,学生依旧不能深刻吃透。微课教学实践模式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1~2个知识点详细解释,以动画的措施模拟细胞的分解、增殖,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了解知识点,加深探究的印象。另外,老师应该把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微课教学实践模式,学生能够在课下使用手机随时随地从事重复播送观看,对没有把控的知识点从事巩固加深,这种自己寻求知识的过程,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磨炼,有利于学生形成独自的思维模式。?
二、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作为以视频为载体的学习资源,微课的使用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这就使它具有以下三种教学功能:(1)课前预习功能。(2)课后复习功能。(3)分层教学功能。考虑到高中生物知识点琐碎,各块知识间联系较多,要想有效地实现这些功能,选题后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围绕一点展开,并且考虑到时间的限制,不益过度开发和拓展。总的来说,微课的教学目标不益多、深。
?
例如,“减数分裂的过程”在设计目标时,不应将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结构数目变化规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辨析等知识加入,而应紧紧围绕“过程”设计目标,对于学生存在的其他问题可考虑录制另一节微课加以解决。
三、利用微课进行重点难点教学讲解?
在生物教学中,有些知识点即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必要掌握,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来讲解重点难点知识点,以此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比如说,光合作用过程就是生物知识点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单纯的使用语言方式来进行讲解会让学生感到困惑难以理解,面对这样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就应该通过微课视频来将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演示,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再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染色体变异这一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将染色体变异完整的过程展示出来,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的应用?
该实验的原理是: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和醋酸洋红着色,从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分裂期染色体的行为和形态变化。本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两个难点:一是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分数为0.01 g/ml或者0.02 g/ml 的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的玻璃皿中染色,染色时间为3~5分钟,着色时间过短,不能观察到清晰的染色体行为,着色时间太长,则影响整个观察的效果;二是压片的过程,用镊子把根尖弄碎,放在载玻片上,滴上清水之后,再盖上盖玻片,盖玻片很容易破碎,在其上再放一块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根尖受力均匀,使细胞分散开来,以便于观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染色的度不好把握,学生的压片技术也不理想,致使费了好大劲,一个理想的装片也做不出来。本人在一线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进行教学,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既掌握了装片制作的流程,又巩固了装片制作的要点,还自己通过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写出了关于染色体在分裂期变化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及特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搭建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不同,在教学中如果用统一的要求去教学,势必难以取得因材施教的效果。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这一难题将逐步被破解。现在,很多学校正在推广使用i pad等移动终端设备,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制作一些微课,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教师也可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通过微课讲解,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笔者在新授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时,就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微课。层次差的学生,观看每对基因的基因型概率、表现型概率计算方法的视频;层次好的学生,观看9:3: 3:1的变式视频。该环节既可以应用于预习和复习巩固过程,也可以应用于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一般来说,微课要尽量多准备些,教师应将所有微课资源上传发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行下载与学习。?
信息时代,新兴教学方式的不断涌现推动着教育的发展,作为高中生物教师,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教育事业中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创新,满足学生以新方式学习的迫切需求,微课作为新型学习方式的一种工具,需要各个年龄段教师的去尝试,并掌握低成本高质量微课制作技巧,制作出学生喜欢的实用的微课。?
参考文献
[1]杨发锡.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4(42)?
[2]张四海.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学习与实践策略[J].科技资讯,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