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 梁敏光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都极其的看重

        梁敏光
        (安徽省淮北市黎苑小学,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都极其的看重。语文教学习作在这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习作能力强自然而然带动了学生更方面的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等。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那为什么会如此困难呢?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的现状以及提出解决习作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高段习作教学、现状、策略
        前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年龄都普遍偏小,而且处于成长期。学生有无限的想象力,并且有很强的创新思维,对于一件事物可以进行无限的想象,并且有兴趣爱好去想象。但当下的环境来看,小学生对于习作方面很害怕并且产生不喜欢的想法,尤其是高段的学生,对其更是抗拒,不喜欢写作,更不做练习,继而习作能力普遍偏低。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太深刻,教师可能没有完全把学生当做主体的想法。没有让学生学会真正学习,其次是学生不肯去练习,害怕去练习,甚至不喜欢、讨厌习作。因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对传授学生习作的方式做一个改进,对于学生要让学生学会习作,热爱习作,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一、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没有做到完全让学生担任主角的角色,更多的还是依照传统教育教学,还是主动教,让学生适当练习。而没有让学生明白学生是主体的地位,没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而且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下子很难做出完全的改变,教学模式可能也不完全新颖,都采取太死板或者老套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就没什么兴趣,更不能与学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本来就对这个不是很感兴趣,尤其是高段的学生来说,还带有一点点的叛逆性,对于这种习作更是觉得是一种麻烦,不愿意开拓思维去想,觉得完成一篇习作既难又花费时间,所以高段学生习作能力普遍偏低。
        二、提高小学语文高段习作的方法
        1.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
        首先要想更好的让学生进行习作,我们要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因为语文本来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在生活中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并且能够得到很好的运用。作为教师,在让学生习作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习作的知识,更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发现生活的事情进行习作。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习作,可以加强学生的兴趣,也会让学生更加热爱习作,热爱生活,减少习作过程中的很多问题。
        比如说,老师可以安排高段学生每周写周记,然后周一把周记上交,批改过后,让学生在班级分享。写周记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喜欢上分享,热爱分享,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热爱生活,觉得每件事都值得记下来,并且每周一篇周记可以让学生习惯性写作,会形成一种每周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又比如在学习《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时,让学生课前观察田野、树、溪流等等都有什么特点,在班级学习课文时进行分享。然后我再来总结各方面的特点,最后让高段学生通过这篇文章,对生活区写一篇关于树木、溪流的一篇文章。就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思考,继而通过自己习作来强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丰富学生的语文写作素材
        丰富学生的语文写作素材是第二个办法,为什么学生会写不出作文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素材的缺乏,就出现不知道写什么,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完成习作任务。写作素材有了,会给高段学生一个很好的垫脚石,继而能够更快的完成习作。

合适的写作素材能让学生写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那作为教师我会怎么做呢?首先让学生每周必须读到两本书,因为看书是素材搜集最有效的方法,在每周一我会设置一个分享会的课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很美的文章,很美的诗句分享给同学们。其次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素材,比如让学生一周观看一次电影,给学生定期分享我所读过的文章,又比如我会把教师设一个阅读的角落,大家可以带喜欢的书籍放在读书角,我也会时常更新图书角的书籍,根据学生喜欢的书籍给学生去图书馆借书籍,学生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读书角看看书,这都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能力。
        3.丰富学生的写作真实情感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富有真实情感的文章更能打动人。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有时候一篇文章写的好像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分数却不会很高,原因就是缺乏了真实情感,缺乏情感上的共鸣。而要怎么做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可以让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事物,鼓励学生多写关于亲身经历的文章,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倾注于文章中。
        比如我们让学生写关于人物的性格方面的文章时,我会先让学生写自己最亲近的人,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都可以,先通过观察人物的性格,再写出自己对最亲近的人的直观感受。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并且加强了与家人之间的紧密联系。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不喜欢表达,刚好可以通过这种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意。因而让学生更加学会了表达。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的饱满,并且让高段学生更热爱习作。
        4.强化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
        由于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更多是把学生思维固定了,比如写作给予学生一个题目,或者半命题,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无限想象。这种方式过于死板,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想写出好的作文也是不大可能。并且由于这种模式,学生变得不喜欢习作,又或者说并不是自己想写的作文,又或者说好像写腻了的这种情况,就多了很多的确定性,而少了些开放性。就比如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说到坚持方面,大家所能想到的第一个就是牛顿,因为有些例子讲烂了,学生也就铭记于心,用烂了。就出现了普遍一模一样的现象。所以,对于这方面我们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强化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因而在我们学习完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利用好刚学习完的热潮,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扩写,培养学生的思维创作的能力。因为对文章进行扩写是一种无限的想象,只要言之有理都是可以的,这就出现了没有范围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更加自发的思考并进行创作,无疑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继而能写出更好的习作。。
        5.完善习作教学的评价机制
        在学生完成习作上交给我们时,要趁热打铁,批改完马上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而不是改完就“扔掉”,这样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写完就忘掉的感觉,并且觉得好像习作只是为了应付教师,而没真正起到实质性作用。而点评阶段我们要公平公正的对待,对好的文章进行表扬,对不恰当的地方也要适当指出,这样让学生下一次更加的进步。在对待不足的地方,作为教师,我会认真和指出学生哪里不足,为什么不足,应该怎么修改,让学生下次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让下次的习作更加完善。总而言之,就是要结合鼓励、恰当的批评方式来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对待学生的习作。
        总结:由于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禁锢,学生习作方面的能力普遍不太强,本文通过了解高段学生习作的现状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通过以上五个方法,能让教师和学生都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习作能力一上来,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综合素质、实践等等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教育,2020(30)
        [2]马雁宏.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探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