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添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北区大寺镇中心小学,广西钦州5350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和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在农村,在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前提下,农村小学教师应解读教材,力求灵活、简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地探索,同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体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独立合作研究 ;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方法; 有效性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必须不断改革,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的核心,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不断进步。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努力按照“学生第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对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一些尝试。
一、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解读好课本
正确的文本解读是一堂好的阅读课的前提。教师要认真研究文本,感受文本的意境、情趣、形象、个性和语言,把握文本的语言特点和人文内涵。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什么可以学习,什么不可以学习,学习中有什么难题,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疑问、困难和兴奋点。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些著名优美的文学词汇,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到美学的特点,用文本语言着重培养情感、理解语言、语言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情感熏陶、启蒙思维,享受美学,丰富精神世界,学会语言,学会做人。例如:三年下册课文《可贵的沉默》,这一课由文中老师提出两次问题,使同学们有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在教学上我以现有的课堂作为设计情景,让阅读课回归文本。通过学习,孩子们在感受爱的同时也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二、教师要教法要力争灵活简便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甚至表达了意见,老师还在不断地问,学生必须强打精神回答,磨磨蹭蹭,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抹杀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产生厌倦的情绪。上课前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知道什么和学到了什么,以及找到最近的开发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未知。以前的教学设计,一些环节五花八门,问了很多问题,使自己迷失了方向,学生们被老师引导在迷宫的周围。新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在于教师如何教学和学生如何学习新的思维和规划,并在此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在理念的整合、整合、教学设计成几大部分,轻松、一目了然,体现了教与学的水平。如:古诗教学四大步:读正确、明诗意,悟诗情,得学法。借景抒情的课文:初读,读通顺——再读,读出境(读文章想画画)——三读,读出情,谈感受。三年下册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设计上我分为三大版块,第一版块,初读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第二版块,整体感悟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是如何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学生在读中想象原来那美丽的小村庄及被大雨冲毁后画面,这两幅反差强烈的画面不禁让学生提出探讨性的问题:这到底是谁造成的?第三版块,读出情感,体会乱砍伐树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唤醒人们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环保思想。
三、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阳光和雨水很强烈。生命就像水,阳光和空气。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就不能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坚持“少教多学” ,即教师少说,学生多学。不干涉原则: 让学生读学生能读的东西,说学生能说的东西,想学生能想的东西,讨论学生能讨论的东西,写学生能写的东西,做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学、提问、阅读和练习。并结合实际教材,创造条件,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三年级下册课文《妈妈的帐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我给足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儿子给妈妈的帐单和妈妈给儿子的帐单里为什么是两种不同的数目?从交流的情况看,讨论有一定的深度,学生不仅认识到儿子在拿取妈妈给他的报酬时认识到了自己错误的做法,而且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爱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不少学生学得主动、从容,自读自悟惭成风气,通过这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四、读透教材,体会之间的感情
1.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叶圣陶的文章《荷花》文字不深,篇幅不长。我教学这篇文章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形象,体会感情。如:“荷花已经开的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让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荷花的美,感受作者对荷花的爱。同样,朱自清的优美散文和鲁迅的散文,包括描写古典文学和诗歌田园风光的诗词,也要求我们从中感受情感。
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如:“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这样一来就让学生感觉到美好的语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从整体来看,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只是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小的方面去了解文章,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造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半知半解。如果学生能够从课外或课内阅读中找到有用的东西和可以吸收的东西,他/她应该对这些东西作出评论和解释,这将直接影响他/她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水平。
4.发散思维,充分运用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优美文字,而且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它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利用。通过对语文课堂内容的学习和消化,学生可以在写作和练习中运用这些美妙的词汇,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冯素恒, 宋汪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7).
[2]江彬.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12):P.1-1.
[3]孙立伟. 教育均衡下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教育的实践思考[J]. 消费导刊, 2018, 000(045):109.
[4]蔡真真, 杨杨. 乡村小学语文幸福性读书教学[J]. 神州, 2019, 000(016):102-102.
[5]梁月梅.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刍议[J]. 学周刊, 2019, 393(0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