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春
安徽省明光市明湖学校,安徽 滁州 239400
摘要:物理虽来源于生活,但物理这门学科比较抽象,对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均有一定要求,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模式中,始终用统一的模式,按照固定的“一刀切”的形式去规范和约束学生,而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便会出现教师授课难度与学生学习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不利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能够掌握牢固、学得灵活、应用熟练,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个性差异; 物理教学;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针对他们的个性差异实施教学。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而又复杂的个体,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所受教育条件的不同,导致出现不同的学生在兴趣爱好、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均有所不同。在进行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当中,就会因为这种问题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上的问题,只有正确面对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物理的学习和思考。借鉴国外的分层教学研究中,我们在进行初中学习的过程当中,就要求老师善于在教学中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很多学校的具体实施,物理是一门理科逻辑很重的学科,在进行的学习过程中要很好地将这种思维贯穿始终贯穿物理学习的始终,只有这样进行系统的学习之后,才会在未来的学习当中取得更加重要的学习成果,或者在学业上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在中国内地的分层教学研究中表明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到现代很多学校的具体实行,足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教育理念依旧是现在新型的教育教学系统当中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实行分层教学模式既尊重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区别,又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将各个知识的知识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物理的发展模式。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三层与一层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一层学生的自信心没有建立起来等。所以我们在初中的物理体系中进行合适自己的教学体验,更好地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当中进行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以便更好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在好好地学习物理。
一、针对学生状况进行分层
我们在中学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教学任务应依据课程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开展这项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可以很好地将物理的书本理解应用在理科思维的实践上,从而更好地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具体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越来越多地学校开展了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其中高达53%的学校只完成了 20%以内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很好地得知,只有在少数的地方才能很好地将这种实践方式进行合理的实践,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在此背景下,学校将认真进行好相关调查。综合学生的数学发展水平、课堂观察,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而组建异质智能活动小组。老师在为期一年多的时间里,采用班内隐性分层互动教学模式,开展了 13项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细致地划分和完整的逻辑运用的整理,从而通过这种办法证明我们在开头提出的教学结论,只有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但是在进行的过程当中还是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还有学生自身的意志力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关的系统地训练。
学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关的课程之前,学生自己需要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有一个充分地了解。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教学现象:学习很努力、很刻苦的学生最后却取得较差的成绩,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没有针对性地学习,学习策略不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来帮助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不再做“无头苍蝇”。物理学中有很多的学习板块,如实验板块、计算板块、分析板块等。教师要对学生每个板块的能力都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为学生提供选择微课的方向,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道路指引正确的方向。
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相关体系进行物理学习
基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物理教学“要保护学习兴趣,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因材施教理论下“分层教学”的实施是必要和可行的。本文以笔者曾经就职的学校明光市大郢学校2012届初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本校现行的物理学科“分层教学”进行行动研究。通过对分层前学生成绩进行分析、问卷调查,并通过访谈法分别从家长、学生与教师三个角度了解农村乡镇初中学生特点、学习现状和教学现状,提出适合本校目前教学现状的分层教学策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经过对研究对象的前测、后测调查对比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个案分析研究学生个体发展,通过对实验研究前后研究对象的物理成绩对比检验,结果显示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即提高了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同时激发了物理学习兴趣。证明分层教学对本校物理教学是有效的。
物理学习是一个庞大的课程体系,可以帮老师进行因材施教,帮学生做到终身学习。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群体广泛,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故而就算在对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有一定的了解,选择一节适合自己的微课也并非易事。那么,教师就要发挥出自己的指导和组织作用,帮助学生过滤掉一些无用的和低质量的微课,帮助学生选择质量高的、思路清晰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微课。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创建自己的微课,针对学生的各个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体现物理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理论与过程的统一。
增加学生的微课意识,促进学生的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在讲道理的作用与什么有关时,我们可以用弹簧做实验;在讲到浮力的大小时,我们可以用乒乓球漂浮在杯子中做实验。这种动手操作的实践,可以更好地体现分层教学。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启迪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自主学习精神。
老师可以针对课上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做一节适合分层教学的物理课。当讲到“升华和凝华”时,教师可以针对两个知识点的不同创造一节微课。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地一种物态变化。在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升华是指物质由于温差太大,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
结语:
物理课程的分层教学虽然是一个新的教学方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的教学方式已经是其中也包含一些压抑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思维的现象。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我们的唯分数论更扼杀了很多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回想物理上很多杰出的物理学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且敢于实践。为了解决这种微课上的教学弊端,教师就要将微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其实,不仅网络上的一些课程是实验性课堂,我们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实际运用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很多物理知识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吴建婷.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9.
[2]丁志红. 在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