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慈英
湖南省浏阳市金刚镇沙螺完小,湖南长沙410313
摘要:音乐课是学校教育的另一个主要阵地,是儿童知识和技能的竞争阶段,也是儿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场所。由于学科特征的低、中、高年级与儿童的接受能力不同,课堂教学内容与使用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音乐课是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主要阵地,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大课堂,也是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大平台。这里的孩子不仅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放松,还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可以培养孩子获得更多的才能,也可以引导孩子享受更多的文化熏陶,进而陶冶他们的情操。从枯燥乏味的学术研究进入艺术殿堂。享受不同艺术的影响。而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也有其重点。各年级段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因年龄而异。
一、调动自身积极与主动性
与其他学科不同,音乐课程有其独特的学科性质。它的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快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然而,在音乐课中也有抽象音乐符号的教学。如果只教授无聊的知识,孩子们会很累的。因此,抽象音乐符号教学也需要我们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儿童可以在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节奏,体验音乐的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似乎在玩耍,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因此他们的主动性和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因此音乐教学崇尚“游戏”。比如在教学音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个游戏。教室里事先挂几个气球,气球上面分别写上 1、2、3、4、5、6、7 几个音符,老师先教孩子唱“1”音,反复唱几次,孩子们熟悉了以后,再让他们分别唱出 2、3、4、5、6、7,谁唱准了这个气球归谁。也可以在黑板上画香蕉,孩子扮小动物摘香蕉。也可以换着花样重复练习。这样单个练习以后还可以小组练习,直到孩子唱会。这样的游戏活动中,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而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是参与者,是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发挥。这样的一节音乐课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孩子既学会了知识,又陶冶了性情,真正让孩子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间隙得到了放松。
二、教学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这类游戏的组织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课堂的组织。没有一定的能力来控制教室,它将是混乱的。他起身坐下,就像一只地鼠,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而且更难组织。我们可以这样安排,把学生分成小组。一组学生表演时,另一组学生担任裁判,文明观众,监督员,轮流表演。最后再选出最佳评委、优秀观众和优秀监督员,并给予口头奖励。这样,课堂秩序井然,老师教得轻松,孩子也获得了成就感。音乐游戏的设置,必须懂得游戏只是手段,而学会音乐知识才是目的,不能一节课闹哄哄地上完,孩子们只知道玩美了,而且玩得气喘吁吁,而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低年级孩子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需要我们变换花样,而高年级同学的音乐课堂,游戏不宜过多。
那么中高年级音乐课的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情感教育的渗透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小学音乐课不仅教给学生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在了解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要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优秀音乐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在教学民歌的同时,渗透地域特色的介绍。比如教学《茉莉花》的时候,可以介绍这首歌的歌词所表现的地域特色、艺术特色,还可以介绍跟这首歌有关的故事。而且这首歌的曲调表现得柔婉动人,细腻含蓄,但其中也蕴含着激情、刚劲,更有坚定。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中柔婉含蓄的一面。我国地域广阔,每个地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色,而这些不同的情调和文化底蕴同样渗透在歌词中,渗透在旋律中。音乐教学中,引导孩子体味各个地域独特的灿烂文化,这是音乐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另外,在教学《新东北风》的时候,可以向孩子们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可以让孩子们看看东北风情短片,这样让孩子如临其境,然后介绍东北的风土人情,了解它与当地音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更好地学习东北歌曲打下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孩子们体验东北风民歌韵味,感受东北人过上好日子那热闹、洒脱、喜悦的情景。
(二)民族传统乐器的渗透
小学音乐课中,还涉及到各种传统民族乐器的介绍。比如唢呐,其声呜咽,如泣如诉。当地白事中经常运用到这种乐器,孩子们并不陌生。还有琵琶、笛子、胡琴、箜篌、扬琴等。在教孩子认识这些乐器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这些图片,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出用这些乐器演奏的曲子,让孩子听听,还可以请老师演奏一段传统音乐——秦腔牌子曲。这是当地传统文化中的特色,孩子们也比较熟悉。孩子们在欣赏这些优美的旋律的过程中认识了乐器,也体会到了那看似简单的宝贝所发出的声音带给他们的快感。进而引导他们热爱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做贡献的欲望。
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多便利。学习一段音乐可以通过网络展示给孩子多种器乐的演奏。比如教学萨克斯,可以放一段萨克斯曲《回家》,让孩子切身感受。教学《梁祝》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不同乐器分别演奏的效果,也可以播放合奏的效果。这样具体可感,事半功倍。
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课就像万花筒。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在这里,你可以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可以掌握歌唱、表演、舞蹈技巧,可以体验艺术的熏陶。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地位,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发挥我们的作用。为了我们的孩子和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必须利用这个位置。
参考文献:
[1]熊露铃.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几点策略与反思[J]. 北方音乐, 2019, 39(05):199+201.
[2]林睿晗.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造能力——关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反思[J]. 北方音乐, 2018, 038(015):206.
[3]吕可. 小学低段合唱艺术渗透音乐课堂的反思与对策[J]. 新智慧, 2018, 000(027):P.92-92.
[4]候学英.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10):1-1.
[5]马秀兰. 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 数码设计.CG WORLD, 2018, 007(014):P.28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