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缺失,是“问题孩子”的催化剂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 曾清华
[导读]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曾清华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新路小学      湖南,长沙 410000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看到这句话,心中为之一颤。莫名地觉得此话说出了我心里挥之不去的想法。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是一张白纸,映射的是家庭的模样。
        “问题孩子”的背后站着谁?也许是一位简单粗暴的父亲;也许是一位甩手掌柜似的母亲;也许是不懂爱与教育的祖父母······
        从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些本该向阳生长的孩子正在被不负责任的家庭糟蹋,他们灵魂扭曲,心灵脆弱,变成问题孩子。有些年轻的父母会生不会养,把孩子扔给老人,从此不闻不问,孩子成了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这些孩子从小缺失爱,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甚至不惜做出极端行为以换取他人关注。
        我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家三代同堂。可他从出生起就由奶奶负责他的一切,一日三餐奶奶管,晚上和奶奶睡。直到小学毕业,还是如此。奶奶除了管孩子吃饱穿暖,别的就听天由命了。爸妈天天下班回来对他不闻不问,把他当空气。没教会孩子半点规矩,没有帮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他闹事时,一个手机,或者一个动画片,就把他对付过去了。读幼儿园时,多次被幼儿园劝退,因为他除了会搞事外,别的都不会。还学会了自残,动不动就撞墙,撞车,甚至开窗要跳楼。
        刚上一年级时,我看到他腿上、手臂全是深深的疤痕印记。蚊叮虫咬,抓破发炎。年年重复,新疤旧痕,惨不忍睹,可他家里那么多人,就没一个在乎他是多么难受。上课时,在教室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别人写作业,他在教室里一边跑,一边用手推别人手上的笔。别人写不了字,或者把别人的作业弄坏了,他就高兴。严重影响了同学的学习,严重影响了老师正常的教学。幸亏我还算是有点经验,也用了一年的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他学会坐着听课。但从不做家庭作业,听他奶奶说,他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APP。他父母也是一人一个手机。一家人相安无事。与他父母建议多次,要他们管管孩子的学习,但毫无改变。没办法,我只好在课堂上牵着他走。但这个孩子特别聪明,记忆力也好,虽然家庭教育缺失,可还是能考个八十左右。可到五年级时,他上课时莫名其妙地不在状态,没精打采,毫无生气,经常上课睡大觉。我建议他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却没有生病。我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断定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后来从他的作文中得到了证实。

他从三年级开始就是近视,现在更是每况愈下,坐到第三排还说看不清黑板。我和他的父母反映情况,要他们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可他爸说晚上是奶奶带他睡,奶奶带着弟弟睡一头,他单独睡一头,奶奶没发现他在床上玩游戏。我要他多关爱孩子,不要做甩手掌柜,可一直就那么无动于衷。也许他父亲认为,孩子有老人管就行了。也许他奶奶认为孩子不饿着就行了,学习的事她也不懂,其他事不是有他父母吗?结果一家人都毫不费神地养着他。到六年级时,他踏进教室,从晨读就开启了睡觉模式。有时要他站一会,看能不能清醒点,可他站着也能睡着。好像教室就是他的摇篮,老师的授课就是催眠曲。在教室休息一天,放学时又可以让他满血复活。老师批评他,教育他,都没用。他还总是不承认晚上玩了游戏,有时和他爸爸反应,第二天除了身上增添几处新的伤痕,没别的改变。
        在教室里看着他熟睡的样子,真是感到痛心。如果他换在别的家庭,也许是另一番样子。
        到底是谁害了这个孩子呢?是不是在祖辈身边长大的孩子都是问题孩子呢?或者是由没有文化的祖辈带大的会是问题孩子呢?肯定不是。
        同时,我班上还有另一个孩子,八个月断奶后就和外婆生活在湘潭,父母在长沙打工,上一年级时才接来长沙,和父母一起生活。典型的留守儿童。开学时,外婆来长沙陪了一个月,一月后,她外婆找到我,表情凝重,说她必须回湘潭了,家里还有鸡鸭,还有庄家,稻谷要收了红薯也要挖了,再说外公一人在家她也不放心。可外孙女不准她回去,天天哭。对我是拜托又拜托。要我多劝劝她的外孙女。我从这位外婆的言语里感到了对孩子的不舍,从她脸上读到了对孩子的爱。孩子是在爱的沐浴下成长起来的。她乖巧,懂事,有爱。她的父母也是对孩子满满的爱。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中,把孩子的每件事都当大事,有时我发现孩子有点感冒,当我通过电话告诉他们时,一定又会有一位家长放下手头的工作,从几十里外的单位赶回来,及时带她去医院。虽然父母每天下班回家后已经是六点多了,但再苦再累也没有耽误对孩子的教育,很快,她就适应了离开外婆的生活。因为她又换来了父母双份的爱。小学六年,一直都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兴趣爱好非常广泛,舞蹈、书法样样出色。
        对比这两个截然不同孩子,一个思考冲击着我。不论是父母教育还是隔代教育,家长要做的,不能只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要参与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每一个表达,都应有家长的回应。孩子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其实是给孩子人生打底色的过程。如果家庭中充满了欢乐和爱,充满了无尽的对话与游戏,孩子的人生底色必然是温暖而光明的。
        父母教育也好,隔代教育也罢,关键是要给与孩子教育,给与孩子引领啊!
        一个孩子如果拥有关心他的父母,还拥有疼爱他的祖父母,那他一定会更茁壮地成长。
“问题孩子”的背后站着谁?站着失职的父母,缺失的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