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李焱
[导读]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李焱
        四川省兴文县第二中学校 四川 兴文 644400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极其重要,这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进步,在思政课堂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和健康教育显得极为必要。在思政课上教师是应当着重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和疏导。本文将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路径及可行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高中教学

一、概念分析
        要研究这一课题,首先要明确三个方面的概念,一是何为思想政治教育,二是何为心理健康教育,三是何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中思想政治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包含了各个方面,有着极强的时代性、综合性和普遍性,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等各个生活方面都被囊括进去,对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充分了解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是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需求等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着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穿插着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将二者有效融合。这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操守,还有助帮助学生做一名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这是对学生一生发展都极有裨益的事情。
        
二、必要性分析
        1、学生侧的需求
        目前,由于升学压力大等原因,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不容乐观,普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孤僻等消极心理。面对巨大的压力,学生们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比如通过发脾气来发泄情绪、难以控制情绪、敏感自卑、自我怀疑、焦虑不安、孤僻等,这样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造成恶性循环,会处在与老师、同学、家长不和谐的关系中。其中,情绪不稳定的高中生高达61%,焦虑、抑郁的高中生占48%。此外,进入高中后,由于优中选优,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教学内容难度的大大的提升,压力的骤增等,导致有大量同学感到不适应高速中的学习生活和学习节奏,自我怀疑、丧失自信、自暴自弃的比例高达55%。
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极其必要。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内,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叛逆、敏感等,心理发展还处在不断完善和建立的阶段,这一时期,各个方面都会有意无意地像高中生施压,在巨大的压力下,心理健康问题就需要高度、密切关注,心理教育也显得必不可少。青少年是祖国的新鲜血液,是祖国发展的蓬勃力量,是初升的太阳、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养,这会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帮助他们平缓度过这段时期,增强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更对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长远的积极意义,正确积极面对人生。


        2、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几年,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这不仅要求对学生知识、能力的锻炼,还要求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就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也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有多所高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设立专项课,指派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缓解压力,引导学生。
        但是,这样内容过于单一的课程优势难免过于枯燥,使学生丧失兴趣,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开始试图探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面。这是符合学生要求的,也是符合发展要求的。
        
三、路径探究
        1、备课中不断交融,教学中不断渗透
        二者同属意识形态的学科,都是与思想、心理、意识有关的学科,有极大的相似性和共通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探索相互渗透的模式。教师在备课中要全面深入了解整部思想政治教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着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内容,发掘可能性,广泛搜集相关材料,超出课本的范围,拓展课外的知识。通过这些努力,尽量找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连接起来的抓手,找到合理的切入点,找到恰当的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日常的思政教育中。在备课时,教师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搜集和关注学生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将这些问题筛选、合并、整理、归纳,并努力融入到对知识点的解读中,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有了具体案例和实例的引导,会大大降低知识点的枯燥无趣,大大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在课堂上自然而然解决掉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完成心理疏导,保持心理健康持续发展。
        2、加强教师自身的提升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极高的相似性,但是毕竟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术业有专攻,教师们对于两个学科的整体把握不可能面面俱到,大多数的教师相对而言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要比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多。因此,这就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自身不断提升,尤其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面。教师的人生阅历较为丰富,在充当所谓人生导师的时候,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回归正轨,而缺乏真正的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大量阅读心理学的专业书籍,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面,增加自己的理论储备,提升教学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密切关注学生需求,以学生为本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目的也是帮助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让学生全面发展,茁壮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深入学生,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形成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良性发展。教师不能只是像传统死板讲话、灌输式的课堂方式那样备课,只是在讲台上照本宣科,流水线式教学,没有任何个体性和差异性。而应该在备课时,在课下,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了解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要灵活、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要打破原先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形成互动有针对性的良性教学循环关系。甚至应该在课堂上增加与现实的联系,与具体问题的联系,增加互动的频率,是学生不至于感到枯燥,又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举三得,解锁课堂的无限可能性,提高有限课堂的无限效率。


参考文献:
        [1]曹佳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原因和创新措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
        [2]洪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 政学院学报,2012(12).
        [3]欧阳辉.试析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07):81.
        [4]马大刚.试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课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61.
        [5]王利军.浅谈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7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