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
(江苏省宜兴市周铁中学,江苏 宜兴市 2142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学校、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德”为首位,“德”乃人之根本。因此,如何“立德树人”才应是整个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最应重视的问题。本文基于“立德树人”探讨如何运用史料对学生进行该方向的教育。
关键字:高中历史 史料 立德树人 教育方法
前言: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一部分人因利益驱使,开始试探道德底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坑蒙拐骗、见利忘义等事件屡见不鲜。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为了避免此类事件,使社会能够和谐发展,教育工作者应将“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高中对学生而言是升学压力最大的时期,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来说,运用史料警醒学生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历史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意义及其内涵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德”是最基本的传承精神,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运用史料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既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延续。“立德树人”中涵盖了“立德”与“树人”两个概念。两者相互依存,“立德”为“树人”的基础,“树人”为“立德”的根本。追溯历史,数千年前就已经有“立德树人”的思想,他们的言论为后世所传颂,形成了中华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基础,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形成。目前大多数人都不缺乏最基本的知识,但是一部分人的道德、良知也不过聊胜于无而已,在高中历史课中教育学生以德为本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这三观符合为人基本要求,才谈得上“树人”。“树人”过后还要让学生成才,运用史料有助于学生熟知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人物,传承文化精神。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误区
在我国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运用史料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仍存在许多误区,从而导致达不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首先是教师没有对史料进行仔细地鉴别。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人物不胜枚举,史料也是浩如烟海,其中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史料经不起推敲,甚至是道听途说的,这将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是引用的史料与学情不符合。一部分教师选取史料时不考虑学生的年龄段和认知规律,同时其运用的史料也不能充分印证课本内容,导致学生认为该史料晦涩难懂,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再三是史料运用方法单一。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史料仅仅是作为举例论证教材的结论,这使学生无法形成对历史的发散思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三、运用史料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具体策略
3.1运用真实史料,辩证思考历史人物
史料都是人为编写,经历史学家考证的,其对某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并非完全意义上曾发生过的事实。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会出现痛斥某段历史事件或者厌恶某个历史人物,这样的偏激思想是难以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辩证思考历史人物。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谈论正面的史实,也不可避讳负面的史实。教师应根据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完整且真实的肯定历史事实,然后引导学生发掘其人文价值,思考人生感悟。例如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不能只探讨其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列强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王朝崩溃的正面影响,还要告知学生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文化传承断裂,平民百姓无辜受累,大面积土地满目疮痍,本质上就是想要依托农民起义进行改朝换代的战争。教师在对太平天国运动讲解过后可以引导学生不可丧失进取精神,人应该不断探索,并对人生有完整的规划,而不是仅有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史料,并对其搜集到的史料进行分析,写出从中获得的感悟。通过每一次辩证思考历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点,提高了思想觉悟,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爱国情怀。
3.2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取相应的史料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学生的性格已经形成,心理也趋于成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完整的规划,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然后再根据这些需求选取相应的史料,使“立德树人”的教育更加有效。此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学生很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的不正确思想的影响,教师需要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避免其受到偏激思想的引导。例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做对比,然后再总结中国近代城市化与西方城市化的相同与不同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对现代社会形成与经济市场发展的借鉴意义。确保学生在之后的人生中能够以史为鉴。
3.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仅以理论知识对学生“强行灌输”,然后再以史料加以佐证。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不到位,从而影响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思考,也就谈不上“立德树人”的教育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学生对史料的实际应用来保证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例如在《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中国近代的照片。从中找到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痕迹,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清晰的了解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进而使学生对国家产生自豪之情。
结语:社会在不断发展,历史的色彩并没有褪去。虽然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对人们德行的要求更应达到更高的层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只完成教授学生知识的目标,更应该以德育人,推动其向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昌平,刘心力.利用历史学科优势助推“立德树人”教育[J].新课程(中),2014(1).
[2]侯亚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应用于立德树人教育的路径研究[J].学周刊,2019.(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