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英
(资中县水南实验学 四川 资中6412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在教育中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对“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么新时代教育中,是如何坚持“五育并举”的呢?
关键词:五育并举;时代新人;教育策略
引言:在现代教育中,要求必须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严格遵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要求学生在这五方面,能够得到良好培养。尤其是德育,是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教育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教育理念。德育主要培养学生个人情操和良好人格为教学目的。
一、渗透道德素养,培养健康乐观新少年
在“五育并举”教学策略中,德育首当其冲,足以证明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涉及内容众多,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良好情操为教学目的。只有在教育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三观,告知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行为准则和行为红线,才能保证学生的个人行为受到相应的约束和规范,才能教学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在合理范围内,形成个人独有的特色认知和理念。保证学生的身体和生理双方面健康。
例如在学生的教育中,就会加入《道德与法治》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从人的合理行为规范和国家的宪法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基础行为规范教学和我国现阶段执行的法律制度普及。基础行为规范方面,从学生和家人朋友的相处方法,到遇到事情的解决方式,以及合理的待人处事方面,都借助生活实践和名人事迹给学生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讲解。力求通过现实生活和名人轶事来引导学生的个人行为规范,另外宪法的简要普及,主要是想让学生明白作为中国公民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以及作为中国公民能够享受到的权利。这就是我国教育中,德育教学实例。当然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德育不仅仅体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和家长的日常行为引导中,只有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注学生的德育结果。在专业课程,教师和家庭的完美配合下,定能够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二、关注学生行为,检验德育教学结果
青少年德育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行为规范上,无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求,还是教师家长的日常引导,主要目的在于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的行为能够在合理、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课堂教学成果和个人行为的良好引导之外,更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行为规范,关注学生的行为是否受到了专业课程或者教师和家长的行为影响,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教学结果。保证让学生的思想影响到行为。
例如日常最常见的行为,教师可关注班级学生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有没有体现出团结互助、宽容大度的相处模式,在同学、朋友之间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观察学生的处理方式,是否能够做到冷静分析,宽容大度,求同存异的处理方式呢?另外针对个人行为规范上,观察学生是否明白个人行为规范,针对法律严令禁止的一些行为,学生是否存在心理放松,甚至行为逾越的情况。这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做好完美配合的,一旦发现学生在行为上,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保证学生在个人行为规范上,能够受到德育教学内容的影响和规范。
三、树立学习榜样,借助榜样力量影响学生
在“五育并举”教学要求下,必然会存在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学生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这个“特殊群体中”,学生更加认可跟自己年龄相仿,基础环境相当,且比自己优秀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就可以适当利用这种情况,为学生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让学生集体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五育并举”教学活动中,最简单地教学方式。
例如在校园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发现学生群体中的一些具有明显影响力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在某方面,有着过人之处,或者是学习成绩优异,或者是为人处事合理规范,引起学生群体的认可。教师可以委派这些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在学校的集体会议上发音,并将这些学生的优秀事迹作为校园先进人物形象进行宣传。学校可设置宣传栏,宣传栏专门记录这些优秀学生的突出事迹,并每周更换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集体向标杆学习,强化标杆影响力,这样就能够达成学生的德育教学,并通过标杆的全面树立和引导,逐渐深化“五育并举”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先进全面的社会主义新人才。
结语:其实“五育并举”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中已经全面执行,教育机构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也在全面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校园方面,从学生的德育渗透、行为规范、全面发展三个方面,并全面结合家庭教育,以求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遵民.“五育”并举背景下劳动教育新视野——基于“三教融合”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2):3-9.
[2]苏金良,王洪霞.研学之道 五育并举——跟着运河探寻劳动智慧[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7):152-154.
[3]方凌雁.意义·目标·路径: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整实施[J].基础教育课程,2020,(13):10-16.
[4]王菲,刘正杰.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主线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