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晶
湖南省娄底市吉星小学
倾听,是师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的心灵之约,是耳目和心灵共同参与的统一体。开放的思维、灵活的语言、热烈的对话,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听说读写的能力构成了完整的语文能力,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其间构成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储存——提取——表达的心理过程。而在听读活动中,听所能保持记忆的内容比读远远超出一倍。要想学会倾听,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从情感出发,让学生重听
听只是生理过程,而倾听才是入耳入心的生命活动,一个人要学会倾听不容易。学生年纪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理解力和分辨能力,应该试着让他们明白倾听的重要。
1、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提升
课堂上,知识更多的是以口述形式来传递的。从这层意义而言,耳朵吸收存储信息的功能就越居于眼睛之上。在强调课堂需要解放孩子的口、眼、心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打开孩子的耳朵,引领他们“倾听世界”,教会学生既要奔放地索求知识,无拘地诠释理解,又要能沉下心气来吸收他人的智慧,兼容并蓄,多维度开发学习潜力。
2、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内涵
倾听是孩子应该具备的课堂礼仪,一堂成功的课,是师与生共同经营的。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彼此地珍惜。说与听是课堂上最重要的两个学习渠道。教学中,老师要科学地建立说与听的默契关系,让发言者有成就感,倾听者有收获感。谦者愿听,智者善听。别人的回答同样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泛起灵感的涟漪。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老师要经常提醒小朋友注意听别人讲话。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会"耐心"等待。
???二、教师以身作则,让学生会听
“教师的示范是最具魅力的教育”。 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
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无论他们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不能在这个时候做其他事或者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因为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课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有一段描写小男孩捡小鱼的动作描述:“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男孩不想放弃每一条小鱼的时候,师生有如下对话:
师:“小男孩为什么要走得很慢?”
A学生:“小男孩不想漏掉任何一条小鱼,所以他要走得很慢。”
B学生:“小男孩如果走得快了,会踩到一些小鱼的。”
C学生站起来说:“小男孩走得慢,是因为他走不动了。”
教师愣了一下,似乎预设中没有这样的答案。这个时候学生也发出了笑声,朝着这个学生看着,学生脸红了,就像自己做错了事情。看到这种情形,教师说:“大家别急,也许他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听他说说,好吗?”只见这位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小男孩在不停地捡,他已经捡了很久了呀!实在是太累了,所以要走得很慢。”
听到这里,大家都恍然大悟。教师表扬他:“你说得很有道理,看得出这是一位持之以恒、有耐心的小男孩。”所有的学生都会心地笑了。
这位睿智的老师仔细去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想法,才意外的进入了孩子的心灵。我想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肯定会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搭建倾听的平台,让学生善听
1、艺术性的语言,引发学生好奇心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求知识的欲望。谁都有过这种体会: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说教使人如坐针毡,无异于受罪;生动灵活、睿智诙谐的语言却令人如沐春风,是至高享受。教学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说”的艺术,有时侯老师的一句话,能让学生的思维跳跃火花。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
2、明确语言的目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表明,人在集中注意思考问题时,大脑皮层上会产生兴奋中心。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在教学设计上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读读文等情况下,其他学生应该完成什么样“听”的任务呢?教师要在备课时想好,在学生“听”之前布置好。学生有目标,才有可能认真听。在学生发言之前我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认真地听,等会再进行补充说明”“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
3、创设良好情景,促进倾听
一节课40分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证实,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注意力的持久性就更差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所以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
4、借助游戏,培养倾听的习惯
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倾听虽然枯燥,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
例如“小鸟捉虫”——就是让学生从老师所读的一些词语中找出一个不同类的。因为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学生们听起来就特别来劲。再如小朋友们开小火车认读生字,其余的小朋友边听边判断,小朋友读对了,就说:呜——火车开了。如果小朋友读错了,就说:喀嚓,喀嚓,火车停了。此时,学生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还有“猜猜我会说什么”——请一个学生讲故事,中途停下请同学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再继续按照故事的情节往下讲。这时学生为了听听故事的发展是不是和自己预想的一样,就会很有兴趣地听。总之,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许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四、善用巧用评价,让学生乐听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当学生说得精彩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赞赏,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
教《乡下人家》一课的时,教完第一自然段,请学生来读一读,一位学生读到“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时漏了一个“一”字。当他读完,就有几个同学举起手来。我请其中一位举手的发言,这位学生说:“他读得很流利,但是漏掉了一个一字。”我马上说:“你听的可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个孩子一听,欣喜地坐下了,其他孩子也羡慕地看着他。这时我话音一转:“只要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认真听同学的发言,每个人都能练就一双神耳,你想试试吗?”学生一听,可带劲了,个个坐直了身体,竖起耳朵来听。有时,教师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高举的拇指,小脑袋上轻轻地一拂,都会引发孩子们内心的快乐,更专注地倾听。
除了教师给予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互评,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向他人学习,从而达到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