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芬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 528322
摘要: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个人的学习态度。在不同阶段配合不同的兴趣教育,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兴趣培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小学阶段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多时候,大家都会问:习惯的培养重要些,还是兴趣的培养重要些呢?当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在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会有不同的体会。
一、小学低年级阶段,习惯培养越早越好
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未有充分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所有的行为和对事物的认识都在环境成长中逐渐了解,而自控和自律性相对比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这个重要的成长阶段不加以强化和规范行为习惯,那么小学生再改造行为习惯就越加困难。孩子从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突然变成一个学校里要遵守纪律的小学生了,最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很多行为习惯包括卫生习惯、课堂常规习惯、对人处事的礼仪习惯等等都需要不断加强训练。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如何坐,,如何排队,如何守规矩,如何讲礼貌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在学习方面,如果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对学习的专注度也会增强,比如孩子专注课堂,孩子自主完成作业,孩子自我时间安排……都是必须从一年级培养的,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各学科自觉学习。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常规地开展,耐心、恒心,锲而不舍,长抓不懈。我们发现有些孩子,从低年级一直长至高年级都是一个样子、一种态度,从个体到集体,一个班的学习氛围和态度,影响到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同的班表现又各不相同。每个班的班风是从一年级培养行为习惯时已经决定了的一种态度,如果班风不好,到三四年级想改变这种不良班风,改变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就相对困难得多了。
二、小学高年级阶段,兴趣培养很重要
进入四年级,根据孩子成长的特点,单纯的养成行为习惯教育框框条条不能彻底约束和规范到学生思想的方方面面。他们可能开始有自己的思想认识,但又不成熟,又不想完全受控制。特别在学习习惯方面,反而有些出现逆反心理。这样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比如在学习方面,很多孩子一开始兴致勃勃地去学习,但很快热情消散,继而开始出现各种拖延症,例如作业拖欠不交,老师布置下的任务也没能够完成等等的情况,而这时如果老师或者家长再三督促,教育孩子时跟他说你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话语孩子懂吗?恐怕他还会厌恶学习,甚至于不想上学。为什么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的习惯没培养好,反而造成孩子厌学呢?孩子从小学高年级阶段,养成教育真的在大家的监督下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了吗?答案未全是。实际教学上发现,孩子可能未完全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还容易出现了一点逆反心理。其实这就是我们没有能正确看待习惯的培养是需要一定的能力去支撑的。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才刚刚从脱离幼儿时期,他们其实并没有很强大的意志力或者专注力,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都还在发展中,但是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这些能力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能够顺利地培养出来的。
但我并不是说习惯的培养不太重要,只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行为,而小孩子天生就是对这种重复性行为感到枯燥无趣,这样很快就会消磨孩子对事物的好奇,从而导致厌恶。所以根据孩子成长的特点,从四年级开始,我们就不仅把重点放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还把目光放在兴趣培养上,才是双赢。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兴趣教育是很好的方法。在我的实践案例中,有一名这样的学生叫乐乐,他以前因为行为习惯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经常捣乱,课堂上会骚扰其他同学,也不怎么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后来他喜欢上了编程设计,每次在我的课堂上都十分认真学习相关编辑语言命令和技巧,也十分乐意完成我交给他的各种学习任务。在我的课堂上也不会随便捣乱,很乖巧,还经常向我提出各种问题,并且随着课堂的深入,他会更加认真,仿佛害怕听漏了我讲的重点。渐渐地,我也了解到他在其他课堂上的表现。听到其他老师的投诉,我感到诧异,这孩子看不出是这样的哦。我对乐乐说:“编程跟语文、数学、英语都息息相关,既要学会判断,又要有逻辑思维,还要有英语语法基础,所以是相辅相承的,这些学科学好了,你的编程技术会是更上一层楼的。”他听了,也明白自己的错误。后来在其他课堂上,乐乐真的慢慢改变了,也没有那么调皮捣蛋了,至少他也开始专心听课,没有再影响到别的同学了。
所以我就发现了,在小学阶段若是没有内在驱动力的的情况下,对任何事物失去了兴趣,很多良好的习惯就不会被养成。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动力在推动,这名学生为什么在信息技术课上不捣乱,为什么会喜欢我给他安排的各种挑战任务,因为从深层次来讲,这名学生他在语言编程这门课程上是主动学习的一方,而上述我提到的孩子作业拖欠不交的例子,是被动学习的一方,因此倘若孩子学习上缺乏动力,缺乏主动性,想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几乎是很难的事情。很多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是应付式学习,老师叫他写这个,他就写这个,但是多一个字他都不会写,其实是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缺乏兴趣的他当然也不会乐意去干这件事,对于学生来说写这些作业可能就成为一项应付老师,应付家长的工作。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的不应该只是监督孩子的习惯是否养成了,我们更应该是思考,如何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有趣,变得让学生们乐意去学习。
三、养成教育与兴趣培养是学习的驱动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能力的培养以及兴趣的培养作为双支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上,毕竟习惯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学会倾听、学会专注、学会自律、学会尊重、学会交往等,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内容,并按照规范促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养成教育非常重。到高年级的时候,他们对一些是非观有了一定的认知,除了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还要让他们对某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身内在的动力就会驱使他们去学习,渐渐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某些习惯就会被养成,这时候他们的某些能力例如专注力意志力就有了一定的提升,然后我们就可以教育他们什么样的习惯才是一个好的习惯,什么样的行为才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这样一来,学校教育才能发挥到最大的效用。
引发一个人的行为有两个动力,一个是外动力,一个是内动力。所谓的外动力就是他人的表扬,奖励,压力等,内动力就像兴趣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动力的影响会逐步减弱,内动力占据主导地位。外动力其实也有助于推动学生们学习,例如老师可以多点鼓励学生,也可以有一些实质性的小礼品作为奖励,但是这种外动力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了,高年级学生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他们更多的对于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压力或者自我成就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这些变化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所以综上所述,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愉快地学习才能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何朝辉.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M]新课程导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