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关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胡中洋 廖庆良
[导读] 在现代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要懂得成绩不是衡量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获得知识,更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胡中洋 廖庆良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程集小学 湖北省荆州市 433319)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程集廖桥小学 湖北省荆州市 433319)
        摘要:在现代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要懂得成绩不是衡量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获得知识,更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小学生在童年时期塑造成健全优秀的品格,日后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立足于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状况”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关注,为学生排忧解难。
        关键词:小学德育;人际交往;学习状况;家庭教育
        有人说:“幸福的童年能够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靠一生去治愈。”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童年时期的成长过程对孩子思想、性格、品行的重要影响。因此,小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育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仔细观察每个孩子在班级里的成长情况。而教师可以对小学生的以下方面展开关注。
        一、人际交往的关注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需要伙伴和朋友,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十分重要。因为小学生心智还不完善,有时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显现得十分情绪化。在人际交往上,他们不能成熟、冷静地处理和同学发生的矛盾,很可能就是因为一件小事而进行冷战。根据观察,小学生遇到不喜欢的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号召”自己的小伙们不要和他玩,这种情况就是变相的孤立,这也是教师们最不想看到的“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中受到外界因素对于受害者本人给予肉体上或是精神上的伤害。这种伤害包括殴打、欺辱、谩骂和孤立。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私下里要从学生们的群体活动中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学生被孤立的现象。如果真的存在这种情况,先不要呵斥孤立同学的学生们。因为学生群体最反感的就是向老师打“小报告”的这种行为,如果教师直接对孤立同学的学生们直接呵斥,那么教育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会加大学生对被孤立学生的恶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找到被孤立的学生谈心,在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整个事情发展的经过。如果是没有缘由的孤立,那么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给出一些交友的建议。小学生对于一些自己不擅长、不了解的新鲜事物很容易关注,比如漂亮的琉璃珠子、精致的汽车娃娃、生动形象的手绘画……这些新奇漂亮的事物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从而凭借这些事物展开话题建立友谊。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学习绘画,等到可以画出好看的画时,把自己的画在班里拿出来,吸引同学的目光,拉近与其他同学的距离。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导,只有自身变得更优秀,才会拥有别人想要亲近的资本。如果只是朋友之间的矛盾,教师就应该弄清矛盾发生的原委,修复学生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状况的关注
        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后,不仅要只重视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考试中的成绩单来观察哪些学生在哪些科目上有不足之处。小学生在某些科目上成绩差有很多原因,可能是他不喜欢这个教这个科目的老师,也有可能是他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师就要做好学生学业的咨询工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下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成绩在某些科目上成绩差的原因。如果是学生是不喜欢某个老师,这时候教师就要开导学生,由于小学生在处理事情上的情绪化,教师要让学生冷静理智地对待学习。学生学习是为自己所学,即使因为不喜欢老师就放弃这一科目也不会对老师有任何影响,只会打击到自己,让父母为自己的成绩担心。学生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学会不能因为对老师的私人看法影响自己的学业,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就要通过和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对所学科目理解不透彻的知识领域。学生在和老师的交流中一定要诚实地提出自己在学习上的疑惑之处。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疑惑之处通过举例教学形象透彻地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彻底理解这个知识点,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做一些涉及相关知识点的例题进行知识巩固。教师作为教育者,不应该只是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家庭教育的关注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学生在小学时期的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形成,所以和他们在生活中朝夕相处的父母就成为他们行为习惯的模仿对象,这种影响是老师和同学无法做到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平时的班级活动的课下游戏中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是否有欠妥之处,然后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和学生父母展开交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叮嘱家长不能对孩子随意打骂,否则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伤害。家长也要给学生做好榜样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让孩子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中培养出良好的性格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家访工作,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在家庭的生活行为,同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并对学生的教育提出自己的建议,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影响下能够在自己的小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成熟的学习能力和塑造健全的发展人格,达到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歌.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2]孙宏伟.儿童发展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